吴爷爷和黎智医生用纸笔交流。通讯员李晗 摄
交流本上密密麻麻的笔记。通讯员李晗 摄
“可以走动了吗?”
“先休息两小时左右,之后可活动一下,不要剧烈。”
“眼药水今天不点了,明天再点。”
“纱布明天早上医生查房时拆。”
……
密密麻麻写满字的50页纸,是一位83岁聋哑老人和给他做手术的医护人员之间的“手术笔记”。
由于没有家属陪护,为了让老人能顺利手术,医护人员每天通过纸笔与他交流,照顾老人的病房生活并安抚紧张情绪。
9月9日,武昌某职业学院退休员工吴爷爷,右眼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成功,视力明显改善,即将离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眼科病房前,把这份宝贵的医患交流本和一封感谢信送给医护人员。
无人陪护的高龄患者,收不收?
吴爷爷聋哑多年,一直靠写字与他人交流。半年前,他的视力明显下降,特别是最近两个月,感觉有层雾在眼前怎么都看不清楚,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9月2日,他在年轻同事的帮助下,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就诊,经过检查,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右眼视力只有0.2,如果再拖延下去很可能失明。眼科副主任黎智当即将吴爷爷收治住院。
据老人介绍,他先后去过两家医院,一家医院因为设备不完善而无法开展白内障手术,另一家医院则因为老人无人陪护被婉拒。
无法语言交流,这台手术怎么做?
好不容易找到愿意“收留”自己的医院,住进病房的吴爷爷却一脸愁容。
眼科护士长薛燕妮通过纸笔交流得知,吴爷爷一直单身,在武汉没有亲属,住院期间无人照料。薛燕妮立即安排科室护士轮班照顾老人,并为他请了护工照料生活起居。医护人员拿来一叠A4白纸订成一个交流本,每天和吴爷爷在纸上交流。
“饮食要注意清淡,禁辛辣……”记者在这本50多页的交流本上看到,密密麻麻的笔记都是医护和老人的交流语句。
在手术前,医护人员更是一口气写满了两张纸,详细介绍手术方法和相关费用,让他安心配合手术。
9月4日,黎智为吴爷爷完成了晶体植入手术。术后,为了更好帮助老人康复,医护人员继续通过纸条和他沟通。经过休养,老人的右眼视力提升至0.8,看东西再也不模糊了。
他们通过辛勤劳动,给人民带来光明
“刚到医院心中忐忑,心里没底,医生护士的态度让我踏实,让我的视力重新恢复光明”。
9月9日出院前,吴爷爷连夜写下一封400余字的感谢信,连同住院期间50多页的医患交流本一起送给医护人员。
“像吴爷爷这样的特殊患者,应该得到医护人员更多的关爱。”黎智表示,聋哑患者在出现眼疾时,由于沟通不畅,往往比正常人背负更多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为他们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服务,有助于他们配合治疗尽快康复。
“广大医生、护士,正沿着前辈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给人民带来健康、带来光明。”感谢信的最后这句话,纸短情长。
通讯员李晗 记者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