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地铁七号线在龙华中路站下车,来到位于龙腾大道3398号的龙美术馆(西岸馆),花掉60块钱来看《心不为形役——从孤舟草堂到桃源江南》的展览,这次展览遴选龙美术馆创始人刘益谦、王薇夫妇的私人藏品近30件。
其中有我比较熟悉的元代赵孟頫,明代仇英、祝允明,现当代的黄宾虹、溥儒的精品绘画,此外还有我们大家不太常看到的作品,依次为明代吴伟、张路、文嘉、陆治、郑重、李士达、蓝瑛、沈士充,清代龚贤、袁耀、朱瑞宁、顾洛,现当代苏天赐、黄永玉、车鹏飞等。
这次的古今名家经典画作展出分为“孤舟草堂”、“桃源仙境”、“江南水乡”、“当下自我”四个部分,通过渔父、草堂、桃源等文人画意象带领观展人走入古人内心的隐逸世界,然后再借着明媚秀妍的江南水乡引领我们观照繁华现实的当下自我。
自古尊崇儒家的读书人,不仅在乘风破浪中践行着“学而优则仕”的仕途经济,也会在一时受挫后选择“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退隐,但是贯穿始终的是,中国的士大夫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有一套系统的安身立命法则。
虽然有儒家的浩然正气,但是过刚易折,幸而出现另一种道家思想,以“无为”“本真”为道统,释放约束过严的个人心性。当理想与现实有所冲突时,隐逸田园便成了士人最常选择的处世方式,这种源流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的许由、渔父,中间承接着庄子、陶渊明、王维、苏轼等层出不穷的名士。
观看近800年来的名士画作,从那些在江湖中垂钓的渔父、山林草堂中行吟的士人,我感受到自东晋陶渊明以来,逐渐兴盛起来的山水隐逸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可以说是中国文人心中的“乌托邦”,那里不仅是先秦遗民的避世之地,也是具象化儒道两家共同设想的世外桃源。
一个没有战乱的人间仙境,成为后世画家的意象来源,无论是颇具写实意味的桃源图,还是充满道教想象的仙境图都蕴含着独善其身的隐逸理想。特别是明朝中晚期以后,以文征明为首的吴门画派将江南风土融于桃源笔下,不仅让桃源梦想更加具有现实存在感,也给江南水乡名山点染了无限韵味。
作为一个北方人,我最早便是在诗文与山水画中建立起对江南的想象,这也影响了我对传统文化及国风设计的喜爱,平时我用的产品都是具有设计感的新国货,比如我随身携带的唯洁雅纸巾,就是将青花缠枝纹进行了时尚设计,不仅有国风意蕴,而且更多贴近现实生活。
从展馆出来,我的心仿佛还沉浸在远离世俗的清凉中,或许这就是画家喜欢将旷远山水描摹到尺寸折扇上的意义吧。本次展览从2020.7.18一直展览到2020.11.22号,除了周一闭馆以外,其他时间都可以去参观学习呦。
#龙美术馆#展览#陶渊明收藏
自古尊崇儒家的读书人,不仅在乘风破浪中践行着“学而优则仕”的仕途经济,也会在一时受挫后选择“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退隐,但是贯穿始终的是,中国的士大夫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有一套系统的安身立命法则。
虽然有儒家的浩然正气,但是过刚易折,幸而出现另一种道家思想,以“无为”“本真”为道统,释放约束过严的个人心性。当理想与现实有所冲突时,隐逸田园便成了士人最常选择的处世方式,这种源流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的许由、渔父,中间承接着庄子、陶渊明、王维、苏轼等层出不穷的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