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只当了6年皇帝,为什么被后世称为"五代第一明君"?

2020-09-17 16:13:05 作者: 周世宗:只当

后周皇陵柴荣改善了社会经济,并给人民带来了希望

虽然柴荣继位后的主要精力在开拓疆土上,但他同时也十分留意于整顿吏治、减轻民困、发展经济上,他想让百姓们"休养生息",也为了这个目标做了不少改革的措施。

柴荣认为,一个政权政治的腐败,最大的问题在于吏治的腐败。所以他登基后,便把澄清吏治、纳谏任贤看作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并把它和"休养百姓"、发展经济紧密结合起来。

柴荣剧照

柴荣的治国方法主要是"纳谏"和"任贤",关于前者,蔡荣虽然独揽大权,但不刚愎自用。他要荣曾不止两次下诏书"求谏",主动倾听民声。而且当柴荣面对群臣进谏时,也不苛求,在认为自己确实哪里做得不对时,会改正。

关于后者,柴荣会重用文臣,让他们参与机密,以此来改变自唐末以来,武将对于集权的威胁。不仅如此,他还十分重视人才。不但严格科举制度,而且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虽未经科举但也给予重用。这种打破常规的做法提高了治理国家的整体效率。并且柴荣对于那些贪赃枉法之人,一律严阵以待,绝不姑息。这种做法使得当时朝政的风气变好,对百姓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柴荣

实际上,对人才的重用对于帝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才对于朝廷就像米之妇人。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国家而言也是这样,官员是国家的新鲜血液,有人才国家才能谋发展。柴荣的做法即拉拢了人心,又巩固了政权,还能减少自己决策的失误,真是一箭三雕之策。由此可见,柴荣是一个睿智的帝王。

柴荣剧照

此外,对于如何让百姓"休养生息"的问题上,柴荣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当时执行了奖励开荒、减轻赋税的政策。

在经历了数十年的转乱之后,社会元气大伤,人民苦不堪言。一方面社会上存在大面的空地无人开垦,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所以奖励开荒、减轻赋税政策解决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抚养百姓的同时,还解决了他们穿衣吃饭的问题。

柴荣剧照

作为封建帝王的柴荣,还会经常到田间巡视庄稼、留心农事。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的行为给后世的帝王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将关心农事提到了国家政务的新起点。不仅如此,柴荣还能体察人民疾苦、缓和阶级之间的矛盾。

柴荣为了减轻民众痛苦,在农业生产方面,体察到百姓"寒耕暑种之苦",能以"稼穑为忧"。在刑狱方面,柴荣即位之年就大赦天下,让他们回去从事生产。为了改善冤假错案的情况,他经常命人复查案件。在勤俭节约方面,柴荣不贪宴游,不尚奢华。

后周赵州桥雕像

总之,柴荣为了后周能够长治久安,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做了很多举措,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才获得了大家的认可,才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司马光曾评价道:"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

有这样睿智、勤勉、谦虚的帝王是百姓的福气,蔡荣的出现不仅恢复了社会经济,还让百姓们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然而天妒英才,蔡荣去世时才39岁。但他对百姓和对历史做的贡献始终被人们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