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一抹绿映红

2020-09-17 19:31:26 作者: 那山那水那一

汽车在宽阔的柏油路上急驰,透过车窗放眼远望,我看见湛蓝深远的天空中,大片的白云如撕扯蓬松的棉絮,自由灵动的飘浮着,仿佛情深不知归处。公路两旁连绵铺展着碧绿的稻田,处于旺盛生长期的水稻正在抽穗扬花,好想就此驻足田埂,用一种闲情逸致,去聆听一段禾苗拔节的空灵天籁,感受生命的美丽律动。弯弯的沤江河,低吟浅唱着千年的欢歌,悠悠的河水沿着村庄蜿蜒流淌。几只体型修长的白鹭鸟,它们或站在浅滩上觅食,或飞翔追逐嬉戏,羽毛洁白光滑,身姿轻盈柔美。芳草萋萋的河洲之上,一群放养的黄牛,不停的甩着长尾巴,在悠闲安然的吃草。雄伟的“红军大桥”正在修建拓宽,横跨两岸,虹桥卧波,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离村部不远的道路两边,一排排的红叶石楠,就像一个个笔直站立的哨兵,在列队欢迎来追寻一抹红色足迹的人们。

进入湾里村,巨大的红军广场映入眼帘,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组雕,一位红军战士紧握手中长枪,坚毅的目光注视前方;一名赤卫队员身背大刀,双手要搬动大石头,狠狠砸向敌人;一个小小的少先队员,双手握住一杆长长的红缨枪,枪尖高指,直刺苍穹。三人气势昂扬,怒目圆睁,正气凛然,充分展现了军民携手、鱼水情深、同仇敌忾,誓死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坚强决心和豪情壮志。

离红军广场不远处,是闻名遐迩的红色革命遗址——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大门的门楣上书写的“茶陵县苏维埃政府”字样,历经岁月铅华,依然清晰可见。这栋民国时期的百年老宅,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苏维埃时期的门牌、地图、宣传画、标语等革命遗迹。

从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出来,沿着新建的环村大道往前走,只见每家每户的墙壁和围墙上,绘制了不少的红军宣传漫画,让人眼前一亮。红色,是一种最有生命力的色彩;红军,是一支播撒革命火种的队伍。这里的红军练兵场、红军战壕、红军碉堡、红军井等等,一枚枚红色记忆,诉不尽的沧桑往事,一种发自内心的震撼油然而生。

复行百十步,来到了修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独立师办事处旧址和茶陵县政治保卫处旧址等景点。遥忆当年,在国内革命战争的残酷岁月里,王震、谭余保、谭思聪、谭家述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竖起了湘赣边界的红旗,保住了革命火种,扩大了红军队伍。湾里的英雄儿女前赴后继、舍生取义、英勇捐躯,全村被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共有70余人,他们用信念、热血和生命为湾里镌刻了一页难忘的红色记忆。

眺望远处的崇山峻岭,青山如黛,峰峦起伏,记忆的风筝飞越岁月的烟尘,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岁月。战场的硝烟弥漫,枪炮声不绝于耳,山上旌旗在望,山下鼓角相闻。我似乎看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奋战疆场的感人场景。看到了凤凰山阻击战中,11名少先队员用木制的假驳壳枪,居然吓退了挨户团300多人,让苏区人民欢欣鼓舞,从此传为佳话。看到了“红军井”旁,衣衫褴褛的男红军,为当地老乡肩挑一担担井水,开始生火做饭,炊烟袅袅升起;身形瘦弱的女红军,在浆洗纱布、洗涤军装。红井水,甜又清。一口“红军井”,见证了那段开天辟地光荣岁月的历史,闪耀着红军救国救民的初心使命。我也听见一首首红色歌谣在传唱, “彭总领兵到严塘,红旗飘飘上井冈;扩大红军独立师,后生青年报名忙;跟着红军打白匪,湾里湾外别爹娘。”琅琅上口的红色歌谣,饱含深情,满带深意,倍增力量。

湾里,是一块演绎红色传奇的热土,在载动历史前行的苦难岁月里,谱写了一曲曲英勇抗争的壮丽诗篇。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记录着腥风血雨动人心魄的历史片段;这里的每一座山岭,尘封着红军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的英雄故事;这里的每一条溪流,吟唱着人们耳熟能详、脍炙人口、鼓舞斗志的红色歌谣。触摸历史的脉搏,寻觅英烈的事迹,那红色革命历史中的真真切切,震撼着我的心灵;那烽火连天岁月中的点点滴滴,激荡着我的心田。展出的那一件件历史遗物、那一幅幅珍贵照片、那一段段真实史料,不禁让我们潸然泪下,让我们心生肃穆,让我们接受洗礼。“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毋庸讳言,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美好生活和现世安稳,是无数的革命烈士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是来之不易,先烈功勋当铭记。革命先辈们不怕困难、勇于牺牲、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