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选许昌作为大本营?

2020-09-18 01:09:29 作者: 曹操为何选许

河南省名气大的城市有很多,郑州、洛阳、开封大名鼎鼎,南阳、安阳、商丘、信阳等同样盛名在外,却很少有人关注许昌。许昌在现在可能知名度不算太高,但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汉末三国时期,可能说是现在的河南省地域内,许昌的名气不逊于当时的魏都洛阳。原因很简单,许昌是东汉名义上的国都,曹操的发家地之一。

许昌位于河南省中东部,界于郑州、开封、平顶山、周口、商丘之间的华北平原上。我国约以大兴安岭、太行山脉、伏牛山、武当山、巫山、武陵山等山为界,以东多是平原,以西多是山区,许昌正好位于这条界的东边,伏牛山以东不远处。在元明清之前,我国有很多大一统王朝或北方大型王朝定都于河南洛阳或河南开封,而很多南方王朝又定都于江苏南京,许昌又正好卡在两地之间。北方王朝要取得对南方王朝的战略优势,往往会占领淮河,处居高临下之势,而南方王朝要自守,优先选择是守江必守淮。作为淮河以北的许昌,对南北双方争夺淮河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当时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南方王朝,孙吴还没有建立,但寿春(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就是淮河流域的大城市,周边农业发达,钱粮丰富。著名的袁术就是割据于寿春称帝,成为当时一霸。站在中原势力的角度看,控制寿春是进军江南的重要跳板,而要从中原去寿春,最便捷的通道就是顺颍水东(南)下汇入淮河,距离寿春不过一步之遥了,而许昌就在颍水之畔不远。寿春在东汉末年的地位有多重要?是省级扬州的治所(省会),辖区面积包括苏南、安徽的淮河以南、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换句话说呢,就是取江南必取寿春,取寿春必取许昌。更何况许昌是国都洛阳的东南门户,水陆要津之地。

由于东汉之前没有势力割据于江南,所以许昌的地位不是特别重要,一直隶属于颍川郡。许昌命运的转机出现在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开了一场重要会议,会议讨论了是不是要将四处流浪的献帝迎接到许县(许昌)。很多人反对迎接献帝,头号谋士荀彧却认为迎接献帝会极大抬高曹操的地位和形象,对争夺天下有利少弊。曹操决定向西出兵,将献帝迎接到了许县。因为皇帝来了,所以许县的级别也提高了,改名为许昌,许昌之名由此而来(一说许昌得名于曹丕黄初二年,公元221年)。

国都洛阳在战乱中早已破败不堪,献帝实际上(在曹操的意志下)是将许昌当成新的国都,立宗庙于许。曹操也得到了丰厚的报酬,出任大将军,封武平侯,让曹操在争夺天下的过程占据非常大的优势。有人认为“河南为天下适中(曹操迎献帝于许)之地,许昌又是河南适中之地。”换言之,曹操迎献帝于许昌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当然就地理来说,在当时曹操只占据中原的情况下,许昌的劣势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许昌处在四战之地,四周相对来说无险可守,只有西边有嵩山、熊耳山、伏牛山等山。只能说曹操运气好,北方强大的袁绍和南方荆州的刘表如果出兵千里奇袭许昌,曹操会非常被动的。好在袁绍多谋少断,刘表忌惮刘备势力坐大,最终都没有成行。不过当曹操消灭河北袁绍后,许昌在北方地理上的劣势解除。曹操南下又攻占了荆州,虽然赤壁惨败,但曹操还是控制了荆州北部重镇襄阳。有襄阳守在曹魏南线,许昌在南方地理上的劣势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

图-俯瞰许昌古城曹丕建立了魏朝后,许昌的地位并没有降低,依然是曹魏五都之一,曹丕经常来许昌巡视。许昌还是曹魏的临时军事大本营,曹丕经常南下进攻东吴孙权,朝中谁来坐守?司马懿也,坐镇的地方也不是洛阳,而是许昌。到了魏明帝曹睿继位后,他也是经常往许昌跑,还在许昌大修宫室。司马懿计赚曹爽时,智囊桓劝就劝曹爽奉皇帝曹芳去许昌,号令天下勤王。曹爽拒绝了,说要做富家翁。气得桓范说了那句著名的话,“曹子丹(曹真,曹爽之父)是佳人,奈何生了这等猪狗儿子,我们等着被夷三族吧。”司马师控制朝政后,由其弟司马昭们坐镇许昌,以与洛阳形势犄角之势。司马师本人就死在许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