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不满自己开创的科举制度,晚年亲手废除,仍需改进创新

2020-09-21 20:34:30 作者: 隋文帝不满自

隋文帝像

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的时间长达一千三百余年,它的开创者是隋文帝杨坚。既然杨坚能够开创科举,说明他是一个极其重视教育的发展的皇帝,然而在晚年时期,隋文帝竟下令废除全国各地的学校,仅留下一所国子监,这又是为何?

要探寻隋文帝杨坚开创科举的原因,得先了解他的人生经历。

隋文帝

杨坚出身豪族,其父杨忠官至北周柱国,被周文帝宇文泰封为随国公。而杨坚日后承袭随国公,这也是隋朝国号的由来。生在这样家庭的杨坚,自幼和各个官二代一起成长,深知朝堂中的许多不为人知的黑暗地带,如买卖官职、行使贿赂等。

待到杨坚长大成人时,北周朝廷里已经是乌烟瘴气,到处弥漫着靡靡之音,充斥着一副腐败的气息。杨坚深知,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是官员不作为,造成朝政腐败。尽管这些大臣出身名门,但是没有经过苦难的磨练,一直都是生活在大富大贵中,丝毫没有坚韧不拔的品格。

科举制学子考场

所以,他立志要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这种情况,打破血缘世袭和世家大族垄断朝政的局面。而在他登基称帝建立隋朝后,便废除了以往的九品中正制,建立了依靠学识选拔人才的科举制。

之所以废除九品中正制,是因为在长期的发展中,它的弊端被最大化地体现出来在隋朝之前,选拔官员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它的弊端主要有三点,第一是世家大族通过该制度逐渐控制了朝廷官吏的任免,致使当时为官者"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造就了当时官场的混乱局面。

九品中正制度

其次是全国人才被集中到中央,导致地方行政效率降低,思想文化也渐趋落后,逐渐在各个方面均处于落后的局面。第三是在人才的任免上,全部依据中正(官职名)的评语,也就是官员的升迁罢免权都在中正手中,致使众人竞相追中正的职位,而无暇顾及其他职位。

杨坚在建立隋朝后,深感九品中正制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他取其精华,融合汉代察举制和九品中正的优势,进而开创了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行。

博物馆科举制人文历史

在推行科举制后,以往朝廷被世家子弟把控的局面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历史上首位科举状元孙伏迦便在科举中脱颖而出,成为朝中仅有的几个非世家子弟官员之一。但此时的朝堂,毕竟是经过各大世家数百年的经营,其势力早早已盘根错杂,根深蒂固。科举制度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完全解决这种局面,但好在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首位状元孙伏迦

另外,在科举制度的鼓舞下,越来越多的寒门士族学子开始发愤图强,立志要通过科举来摆脱卑微的身份。一时间,全国上下,一股好学之风在社会上掀起了热浪。

但此时的科举制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各个方面还不完善,比如在对考试的监管以及试卷的评阅上,存在着诸多漏洞,让一些人有机可乘,通过非法手段来获得功名。

科举制示意图

可以说,隋朝初年不完善的科举制是有名无实,是隋文帝急于求成的产物,没有经过严格的把控和衡量,这也成为日后隋文帝废除学校的诱因之一。

据《隋书·高祖纪下》记载,在公元601年,隋文帝下令取缔全国范围内的学校,仅仅保留国子监一所,并且还将学生规模限制在72人,这一举动顿时令天下哗然,纷纷猜测隋文帝的意图。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