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首创一成语, 化解了一场纠纷, 张辽因此赔礼道歉

2020-09-23 10:51:56 作者: 此人首创一成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胡质传》,发生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之后,所牵涉的人物有三个,分别是胡质、张辽和武周。先来看看原文:

入为丞相东曹议令史,州请为治中。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辽见刺史温恢求请质,质辞以疾。辽出谓质曰:“仆委意于君,何以相辜如此?”质曰:“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贪,奔北知其不怯,闻流言而不信,故可终也。武伯南身为雅士,往者将军称之不容于口,今以睚眦之恨,乃成嫌隙。况质才薄,岂能终好?是以不原也。”辽感言,复与周平。

?

这段话的大意是:胡质调入朝廷担任东曹议令史不久,扬州刺史又请求朝廷将胡质调往扬州担任治中。当时将军张辽与护军武周产生嫌隙。张辽面见刺史温恢,要求用胡质替代武周,胡质借口患病予以拒绝。

后来张辽面见胡质说道:“我看中了你,你为什么要辜负我的一番心意呢?”胡质回答:“古人交友,即使对方索要的很多却能明白他并非是出于贪婪;打仗时临阵脱逃也,明白他并非出于怯懦,就算听到种种流言也不会相信,这样双方的友谊才能保持长久。

武伯南(即武周)是个才德俱佳之人,将军过去对他的称赞不绝于口,如今却因为一点小小的事情就互生嫌隙。而我胡质才能低下,如何保证与您能够一直交好下去?因此我不愿担任您的护军。”张辽对胡质之言深有感触,便与武周重新和好。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胡质口中的“不容于口”,意为不断地称赞。这句成语是从《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曾使人刺盎,刺者至关中,问袁盎,诸君誉之皆不容口”演变而来,故此也算成是胡质的首创。

张辽的武勇,在汉末三国时期是非常著名的。但这位猛将也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处理同僚关系的能力很差,与李典、于禁、乐进、裴潜的文武的关系都非常不睦,为此曹操也没少提醒张辽。作为张辽难得的一位朋友,胡质对此非常清楚。因此,他才规劝张辽。而张辽也被胡质的直言不讳所感动,后来找到武周道歉,两人的关系才和好如初。

参考书籍:《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