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于可下也”。古人的一句话道出了襄樊的重要地理位置。
南宋视其为朝廷根本,开府筑城,储粮屯军,经多年经营,建成了城高池深、兵精粮足的军事重镇。
蒙古人在多次与南宋的较量中得知:南宋陆军不足为惧,关键是与宋军相比,自己的水上实力逊色太多。
右丞相文天祥上书称,保疆的上等在于造舟船,兴水师。朝廷也有此意,便加强了水军的力量。意图很明显,要发挥自己擅长的水上作战能力来与马背上的蒙古民族相抗衡。
但这一企图并没有逃过忽必烈的算计。蒙哥的失败已经给了忽必烈足够的教训。在他的倡议下,蒙古人开始大造舟船,加强水师。
忽必烈制定了一个周密的灭宋计划:首先将长江上的军事重镇襄樊两地拿下,然后顺流直下,沿着汉水到达主流长江,然后再长驱直入直逼临安。
经过五年紧锣密鼓的作战准备,再加上完美的作战策略,忽必烈对于灭掉宋朝可谓是信心满满。
南宋咸淳三年,也就是元朝至元四年(1267年),长达六年之久的襄樊战役正式拉开了序幕:蒙古大将阿术作为襄阳之战的总指挥打响了这场持久战的第一炮。
他率领一支精兵部队进攻襄阳的安阳滩,在这里设好埋伏,出其不意地歼灭了宋军万余人。吕文唤奋起抵抗,虽然损失惨重但最终在安阳滩击败了阿术。
阿术率人在襄阳外围修筑了鹿门、白河口等城堡,以此来阻断宋军的水陆联系,襄阳被长期围困。
咸淳四年(1268年)十一月,为打破蒙军的包围,吕文焕命襄阳守军进攻蒙军,但被强悍的蒙古军队打败,宋军伤亡惨重,反包围战以失败告终。
襄阳孤城无援,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管。宋将张贵、张顺等先后率大军前去增援襄樊,但是碍于蒙军防守、包围都太过严密,因而一次次被挫败,无功而返。
困守襄樊的宋军由于长期被围,城内储粮、兵器等都不足,将士们不仅体力下降,士气也很低沉。
阿术又通过虎尾洲之战、湍滩之战、柜门关之战等一系列战争重创南宋军队,逐一拿下襄樊周边的州郡,使得襄樊彻底陷入孤立的状态。
襄樊的守军就像是被抛弃了一般,独自苦苦支撑。不知不觉间襄阳、樊城被围已有5年之久,外援断绝,供饷困难,两城夹江对望,仅靠水上浮桥互相联系,彼此支援。
至元九年,阿术率军进攻樊城,这年的十二月,樊城陷落,襄阳陷于既无力自守,又无外援支持的悲惨境地。
不久吕文焕在巨炮威胁下再也无力支撑,无奈举城降元,襄阳也最终陷落。至此,襄樊之战以宋朝的惨败而宣告结束。
襄阳、樊诚的陷落,就好比是大坝被毁,洪水一泻而下,南宋没了这一军事重镇的保护,把自己曝露于元军的进攻下,无处躲藏。南宋的劣势更加明显,败局已定。
这之后,元军一鼓作气,顺势而下,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攻入都城临安,灭掉了南宋,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