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死后李远父子死于宇文氏家族内部的权力之争,但是宇文护对于系统内的任何可能的反对派都强力打压,涉及几大案的家族往往连根拔起。李穆本身虽然未曾参与谋杀宇文护之事,却也遭到了被宇文护从大将军直接撸成平民的待遇。这么一来,极大耽误了李穆的仕途,直到周武帝保定二年才恢复到大将军的身份。宇文护这种搞法,无疑会使李穆整个家族重新考量对待宇文氏政权的态度。武帝保定三年,李穆随杨忠东征,在杨忠的提携下而获晋升为柱国,可能正是这次共同行动,建立了双方合作的基础,并最终使李穆在后来杨坚代周的过程中选择了站在杨坚阵营。
杨坚之所以如此看重李穆,除去并州所谓的“天下精骑”之外,恐怕更重要的是“宇文泰的亲密战友背叛了宇文氏家族”这样的宣传典型。至于李穆的弃宇文就杨坚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原州李氏和独孤信势力是否早就暗中有接触呢?对此,现在也很难下结论,毕竟不同政治势力的分裂组合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韦孝宽妻族乃是大名鼎鼎的弘农杨氏,其岳父杨侃正是北魏年间弘农杨氏响当当的人物,而杨素是杨侃同族后辈。因此韦孝宽和杨素宗族还有一层姻亲关系。(事实上杜陵韦氏和弘农杨氏联姻历史久远,远不止韦孝宽这么一家。)
▲今天的弘农杨氏四知堂,图/网络。
但是处于北周的时代,正统的汉族门阀仍然处于相对边缘化的局面,在北周中央政治中的话语权相对于武川系军事贵族仍然不高。这种状况直到杨坚执政之后,重新大力推广汉化才彻底改观。韦孝宽死后几年,杨素升格为这一系统的领军人物。人们过去谈论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即将这一发家于代北武川的武人集团视为一个整体。这固然没错。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当他们面对东魏强敌的时候,固然表现出一致对外的统一性,而当面临内部斗争的时候,他们各自之间又结成小团体相互对抗。譬如以血缘论,李虎、李弼、杨忠等人,尽管至今仍然未能明确其具体真实的出身背景,但是在对待汉族文化的态度上,与宇文氏主导的集团是始终保持距离的。这群人,既体现出武川军阀的传统属性,又在很大程度上自动靠拢传统门阀士族,他们正好处于汉化与胡化的中心,因此也表现出汉化与胡化的双重特性。
当宇文氏执政的时候,这一群体可以被接纳成为鲜卑化宇文氏政权的大股东,而正统汉族士族相对的就是比较受打压的对象。而只有处于中间位置的他们执政之后,才能同时平衡出现胡化趋势的鲜卑贵族和汉族正统门阀之间的争执。
从这一角度来说,以政权稳定的趋势为考量,隋唐两代最终出现杨李两家取代宇文氏的局面这也是一个必然。——当然此说如果推广开去,李唐政权之所以取代杨隋就更有合理性——因为无论以关陇贵族内部的地位排名还是以士族门阀的门第郡望排名,李唐都要排在杨隋之前:以关陇集团的排位来说,身为八柱国家的李虎自然比身为十二大将军的杨忠要高一个等级;而以士族门阀的门第郡望排名,“五姓七望”之一的“陇西李氏”比之关陇郡姓的“弘农杨氏”仍然要高一些——尽管这陇西李和弘农杨的身份都不见得怎么靠谱。
作者 : 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