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草木孰无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如果杨振宁一开始遇到的不是杜致礼,翁帆此生应是无憾的。
1、
1927年底,名将杜聿明的家中传出数声孩童的啼哭,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喜得长女,纵然久经沙场的杜聿明也不免感慨万千,飘萍半生,而今总算有了根蒂。
爱女被取名“致礼”,以致礼仪,足见杜聿明对孩子的殷切期待。
杜家家风极严,身为长女的杜致礼,不仅学识广博,还继承了父亲的严格教育,对弟弟妹妹们影响极深。
高门贵女,无外如是,即使是彼时的蒋氏夫妇,也对这位世侄女十分喜爱。
可杜致礼并不似普通大家闺秀那般娇弱,在抗战最艰难的岁月里,她不惧危险,一直在西南联大附中求学,她想效仿当时许多有志青年,学成报国。
也正是在这里,她遇到了一生所爱——杨振宁。
1944年,杨振宁正在此间教授数学,这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一下子被杜致礼烙进了心里。
少女春心萌动,名为爱情的种子得到滋养。
不久之后,抗战胜利,国内形势逐渐好转,中学毕业的杜致礼被宋美龄安排前往美国最高级的女子学校——卫斯理学院,攻读文学。
杜致礼不知道的是,大洋的另一头,有一个人仿佛正在等着她。
2、
早在抗战局势已经明朗之时,杨振宁便飞赴美国,就读于芝加哥大学,不过几年时间,便成为当时美国学术界有名的后起之秀。
世事多巧合,1949年的圣诞夜,杨振宁在餐厅偶然遇到了曾经的学生:杜致礼。
彼时的杜致礼早已不复当年的贵气。原来,1949年初,杜聿明在作战中被俘,国府不再重视杜家,家道中落的杜致礼也被迫辗转各校。
五年不见,曾经文弱的小女生已经出落得十分标志,杨振宁不由得眼前一亮。
这一次邂逅,两人之间的火花愈发耀眼,很快便在美国喜结连理。1951年,随着第一个孩子杨光诺的诞生,两人的感情愈发如胶似漆。
“一板一眼的科学家与纤细的文学心灵,度过了五十三年,是恰好的婚姻。”
为了能让丈夫专心致力于研究,杜致礼一个人揽下了所有。在婚后的几年间,虽然两人接连有了三个孩子,可都是被杜致礼一个人精心呵护过来的,而支撑这个普通的女子坚信自己丈夫能够成功的,唯有两人之间的信任,也只需要两人之间的信任。
皇天不负有心人。1957年12月,当杨振宁从瑞典国王的手中接过诺贝尔奖时,他的目光与台下的杜致礼浓浓相望。
这些年里,两人吃过多少苦、受了委屈,又体味出多少甘甜,几分感动,旁人自然无从知晓。
3、
然而世间最无情的,便是岁月。
70年代初,杜致礼得以陪同功成名就的杨振宁回国看望父亲杜聿明,时隔二十多年父女再见,皆是两鬓斑白。
此后,杜致礼频繁来回于大洋两岸,只为能在老父亲面前尽孝。
送走父亲杜聿明之后,杜致礼回到美国,平静余生。直到两人结婚五十三年后,耄耋之年的杜致礼辞世。
当世人皆以为与杜致礼恩爱至斯的杨振宁决计不会再娶时,不过仅仅一年,翁帆出现在了杨振宁身旁。
八年之前,杨振宁和杜致礼前往汕头大学参加会议,彼时十九岁的翁帆,是他们二人的接待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