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蒯通盖过苏秦,成为了战国以来的四大名嘴之首?

2020-09-24 14:06:05 作者: 为何说蒯通盖

这时候,又有一个谋士出现了,他就是蒯通。那蒯通也是自称辩才无双之士,此时正在韩信的大营里运筹帷幄。

韩信排兵布阵要攻打齐国,本来已经做好军事部署,不料,收到汉王的命令,说郦食其已经出使齐国,将其说服。

于是,大军准备回返,蒯通就出面,跟韩信说:“郦食其区区一个文臣,却能说服齐国,而大将军率领大军,还怕攻打不下齐国?这功劳都被郦食其抢去。”

于是,韩信就听信了他的建议,就立马攻打齐国,本来在郦食其说服之后,齐国就削弱了防线,导致韩信的兵力一举攻破临淄。之后,就有了韩信齐国称王,拥兵数十万。

蒯通的多次出场,很多时候都是劝说韩信,想要让他背叛汉王,让其拥兵自立,做到三分天下的局面,可是韩信都是拒绝。可以说,蒯通已经尽到了自己谋士的职责所在。直到后来,韩信被杀害之时,才吐露心声,说自己后悔没有听信蒯通的计谋。

这么一看,这四个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都做出了一番令人惊叹的业绩。有些业绩甚至都是不可复制的。

既然他们几个的业绩差不多,无法一较高下,那只能比结果了。也就是盘点一下他们的“走麦城”经历,这么一比较,高下立判。

俗话说,常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这四个在江湖上叱咤风云了多少年的英雄人物,最后都是什么结局呢?

公元前310年,秦惠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去宠信,出逃魏国,担任相国,次年去世,死的默默无闻。

苏秦,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苏秦重伤未死。齐王派人捉拿凶手,没抓到。

苏秦将死时,要求齐王以“帮助燕国在齐国从事反间活动”为名,将他车裂于市,并悬赏行刺之人以使贼人出现。齐王照计行事,诛杀了凶手。

苏秦死的有些窝囊,但凶手伏诛,也算是可以瞑目了。

郦食其和蒯通不像苏秦和张仪那样当面鼓对面锣的唇枪舌剑,他们进行了从未谋面的交锋,结果就一个回合。

这一个回合却是真正的决战。蒯通说动了韩信,进攻齐国。

齐王认为郦食其诓骗了自己,这时候郦食其再口吐莲花也没有用了,被齐王“烹之”。也就是给用大锅给煮了。

蒯通呢?

蒯通最后安然无恙。

最后一盘点比较,名气最小的蒯通居然是最好的结局,不服也不行呀!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他们的作为,还真不得不服。

刘邦听说了韩信临终时的话后,就问道:“你们所说的那个人,就是齐国的蒯通?”

于是,就下令立即将蒯通押解来。见到他之后,刘邦就说:“你为什么要怂恿淮阴侯造反呢?”

蒯通回答道:“的确是我所教,可惜竖子不听从我的计谋,才会遭到杀害;假如他采取了我的计谋,那么死的人肯定就是你了。”

刘邦听了之后,大怒,大声喊道:“将其烹饪。”

这时的刘邦想让他当个郦食其第二而“名垂千古”。

蒯通不想就这么“永垂不朽”,急忙喊到:“哎,我冤枉啊!”

刘邦不解,就问:“你怂恿了韩信谋反,还有何冤枉的呢?”

蒯通说:“谁都知道狗这种生物,只会对除主人之外的陌生人狂吠。那时候,我只知道韩信,却不知道大王您啊。而且秦国都已经灭亡了,天下所有人都去争夺这个天下,只要是有才能的人都可以这么做。天下乱了,每个人都去这么做,而您也这么做,难道你就会把其他的人都给杀尽吗?”

听了这一通话,刘邦真的是无言以对。是啊,我能把天下反对我的人都给杀绝吗?

心说,都说我会耍流氓无赖,看样子此人还要胜我一筹。于是惺惺相惜,竟然放掉了蒯通。

其实蒯通在回刘邦话时,他已经摸到了刘邦的七寸。刘帮杀的是那些对主子不忠的人,而自己忠心对待韩信,才会怂恿他造反,因此自己是一个忠臣。

而此时汉朝刚刚建立,还处于立足未稳之时,刘邦最不能做的事情,那就是滥杀忠臣。基于这一点,蒯通才能够逃此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