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当中,一直是以家天下的方式进行帝王间的传承的,而皇帝只有一位但皇帝背后的宗室却是无比的庞大。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封建宗室制度。但是历朝历代的宗室制度却大相庭径。
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宗室拥有封地,可以说就是一个小王国的王,而秦朝时期的宗室大多被囚禁在京城,空有虚名而无实权。同样的,在两晋时期的宗室制度也有着较大的差异,理论而言同一个王朝前后却有截然不同的宗室制度,这背后又隐藏着怎么样的原因?
一:宗室制度的前世今生
1.汉高祖刘邦时期宗室制度的确立
虽然早在商周时期就要王室宗族,但是严格来讲,宗室制度真正的确立是在汉高祖刘邦时期。据《史记·高祖本纪》当中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出生称:“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由于汉高祖是汉朝宗室的建立者,因此汉朝时期宗室也就是彭城刘氏,也就是汉朝四百年的皇族所在。
而汉朝建立的宗室制度的初衷就是保卫汉朝统治,因此在刘邦时期乃至整个汉朝的宗室制度就是郡国并行制。也就是汉朝宗室拥有自己的封地属官。而后来地方王国势力对中央又造成较大的威胁,经过汉朝数代统治者的改革,最终形成了中央为主,地方宗族为辅的宗室制度。
2.历代宗室制度的演变
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是家天下,因此宗室之人都有机会成为皇帝,但是皇位一般而言只有一位,宗室制度强则威胁皇权,宗室弱则难以保全皇朝的传承。因此历朝历代都是探索着宗室制度,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
例如隋唐以前的宗室可以说都是具有一定势力的,拥有自己的封地甚至是军队。而宋代以后的宗室绝大多数时期都是被“圈养”,虽然得以安享富贵,但是却处处受到掣肘毫无实权可言。
因此也就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有两种明显的宗室制度,一个是宗室强,有钱有势有权。另一个则是防备宗室,削弱宗室权力。
二:两晋宗室制度到底有何差异呢?
1.宗室管理上西晋更加完备,而东晋相对落后
在了解过宗室制度的前世今生之后,我们就来重点了解一下西晋与东晋两朝对待宗室方面有何显著的差异。其中第一个差异就是对待宗室的管理方面,西晋时期对于宗室的管理较为完善,有一套相对成熟了宗室管理制度。
据《晋书》当中记载西晋著名的宗正司马腾的事迹称:“封东嬴公,历南阳、魏郡太守,所在称职,征为宗正,迁太常,”而后人对于司马腾的评价也是“超世之才”。从西晋对待宗正的选择角度来看就可以看出其对宗室管理的态度。而东晋时期则的宗室管理制度则较为落后松弛。
2.西晋时期的宗室大多数担任朝廷职位,享有实权,东晋则反之
两晋时期的宗室制度的差异除了在管理方面之外,还有就是在宗室成员是否担任朝廷要职方面的差异。西晋时期的宗室绝大多数都出任了朝廷重要的官职,绝非一些虚职,手握实权。
据《资治通鉴》当中记载八王之乱的参与者司马囧的职位称:“出为平东将军、假节,镇许昌。伦篡,迁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欲以宠安之”。
由此可见,作为宗室成员的司马囧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而这也是西晋宗室权力的缩影。反观东晋宗室,绝大多数宗室都是担任散官,毫无实权可言。
3.两晋时期宗室封国规模大小的存在较大的差异
两晋时期宗室制度的最后一个显著差异就在于宗室封国方面的差异。同样的,西晋时期的王国势力异常强大对于中央政府的影响力巨大。从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当中就可以明显的看出,当时宗室力量强大,而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封地。
反观东晋时期的宗室除了个别出名的宗族人物如东晋晚期权臣司马道子执掌朝廷大权之外,绝大多数宗室子弟都处于一种“混吃等死”的状态。而东晋时期的宗室封国一般也较西晋小,势力弱几乎对于朝廷政治毫无影响力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