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仁还是假义?透过历史,让我们一看东汉陶谦的真面目

2020-10-09 20:35:41 作者: 真仁还是假义

导语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陶谦是个能够媲美“三代”贤君禅让“天下”的贤人,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在少数人的眼中,陶谦不仅不是位“贤人”,而且还是位认贼作父、反复无常的政客,不信?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国故事,一品陶谦的“是非功过”。

公元190年,东汉初平元年,浩浩荡荡的讨董战争以诸侯的无为而草草收场!

接着诸侯们自回守地,争抢地盘。现在我们不说他人,单说陶谦,当时曹操在“讨董联军”瓦解之后便率领军队去扬州招兵,后来又乘兖豫黄巾势力复起的缘故,复至东郡、兖州,并在剿灭黄巾军之后采取手段,巧妙的获得了战力强大的青州兵!

而徐州刺史陶谦的地盘,就在兖州的附近,为了在乱世中得到割据天下“一杯羹”的陶谦,开始了他一系列或野蛮或搞笑或卑劣的“动作”。

诸侯会盟,讨伐董卓

以增强权力为手段,亲近奸佞、为官黑暗

陶谦,字恭祖,这个大家都知道,在他的早期他还有和其它历史人物一样美好的评语:

“少好学,为诸生,仕州郡,举茂才... ”

陶谦自小生长在官宦家庭,他的父亲是曾经的余姚长,而且还是很多郡守的朋友,父亲良好的交际圈让他很早就走上了人生的快车道。

在陶谦发展的前段时间,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先是从车骑将军张温讨伐割据西凉的韩遂,后又担任徐州刺史,讨伐黄巾,俱有威名。

人性有个习惯,在一穷二白的时候,尚能够积极进取,但是一旦有了些成绩,将不管自己原来的目标、志向是否完成,便一味地放纵、玩乐起来。

陶谦也是人,他也有人性,所以很快就沦落进了“人性的惯例”当中。

东汉黄巾起义

三国志这样记载:

......董卓之乱,州郡起兵,天子都长安,四方断绝,谦遣使间行致贡献,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是时,徐州百姓殷盛,谷米丰瞻,流民多归之。而谦背道任情:广陵太守琅琊赵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见疏; 曹宏等,谗慝小人也,谦亲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

此时的陶谦已经由一名大好青年变成了躺在功劳簿上的认贼作父、为所欲为者,这一点,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说明。

首先是亲近奸佞、认贼作父。

上文三国志中明确记载:“董卓之乱,州郡起兵,天子都长安,四方断绝,谦遣使间行致贡献,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

董卓乱天下,十八路诸侯(实际上只有十三路)起兵讨伐董卓,这个时候坐拥天下丰腴之地江淮重镇徐州的陶谦在做什么呢?

答案就是:他在暗地里讨好董卓,并得受高官厚禄(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

乱臣董卓

说到这里很多人也许不认同,毕竟三国志记载的是陶谦在四方断绝之时,行献天子,才有这一系列封赏的呀。

但是大家不要忘记了,当时控制朝政的人是谁啊?是董卓!连当时的天子、三公都不得不屈服在董卓的淫威之下,你一个小小的徐州刺史能让董卓害怕恐惧了?

那么这样下来结果很清晰,就是陶谦以不出兵为由讨好董卓,从而获得了自己的高官厚禄。

其次是为官黑暗、藏污纳垢。

治理徐州, 肯定要有人才,陶谦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比如他任用陈登为典农校尉,孙乾、糜竺等人也各有任用。

徐州名臣孙乾

不过这是虚的,实际上的陶谦采取的是以下这种做法:

“而谦背道任情:广陵太守琅琊赵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见疏; 曹宏等,谗慝小人也,谦亲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