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凿壁偷光”,长大后的故事,语文老师为何不敢告诉你?
文/橙鹿
想必各位读者小时候都听说过“凿壁偷光”的故事吧,这个故事讲的是汉朝时的匡衡,在他小的时候,因为家里面实在了,买不起蜡烛,所以只有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借助隔壁人家的光来看书学习。这个故事从那个时候便被中国人传承了下来,也成为了许多课堂里,老师教育学生们时所举的例子:“你看那匡衡小的时候是怎么用功学习的,而你们现在条件那么好,坐在明亮宽敞屋子里面,不用担心刮风下雨,资源充足,都还不好好去学习。
其实老师们只拿他小时候的事情来引导大家、激励大家,但是他们从来不敢与同学们说匡衡长大之后,究竟做了些什么。其实大多数的老师是不知道匡衡长大以后做了些什么的,只有一小部分的老师去查阅资料,但是查阅之后他们也不会把这些事告诉同学们。下面小编来说说这个老师都不愿意说的秘密。
匡衡虽然小的时候学习非常的认真刻苦,但其实他并没有获得多大的回报,学习成绩不够优异,后来靠着自己的努力,但仅是担任了当地的一个小小的官员。
后来匡衡因为翻译了《诗经》这部古作,在当时,深受皇帝的喜爱,当时皇帝觉得他是一个极其聪慧又努力之人,就给他提升了官位,后来皇帝对他的能力越来越信任,于是就让他的官位就越来越高,官职越做越大,最终升到了宰相的位置。在匡衡当上了宰相之后,匡衡由于权力的扩大就开始了贪污,金银财宝这些寻常的就不用说了,而且匡衡他还贪污老百姓的土地,他把土地收入自己的囊下。因为自己的权力比别人大,所以别人也不敢公然上书弹劾他,只能默默忍气吞声。
可是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后来皇帝也渐渐知道了他的所作所为,之后匡衡很快就被皇帝贬为庶民,被逐出皇城,因为当时皇帝最讨厌以权谋私、贪污犯罪的行为,明明自己已经有能力养活自己和家人了,为什么还要去过分贪婪的占有别人的东西呢?这不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几年之后,他就在他小时候努力读书的地方结束了他的一生。
在这里小编有句话想说,虽然他“凿壁偷光”的故事成为教育学生的好例子,能够让很多的学生去学习他认真刻苦、不怕困难的精神,但是他的贪污犯罪的行为可千万不能让学生们去学习,这也是老师们为什么不愿意和自己的学生说,匡衡长大后究竟干了些什么的原因,就是因为他长大后与小时候的他大为不同,所以老师只用他小时候的故事来当例子教育学生。各位读者是不是颇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