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唐诗,右手宋词:大唐帝国回光返照之时,他成了最后一位诗人

2020-09-29 07:37:40 作者: 左手唐诗,右

作者:张东晓

大唐帝国是诗歌的国度,这三百年也是我国历史上诗歌最为鼎盛和繁荣的时代,涌现了诸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等大诗人,群星荟萃,交相辉映,留下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不尽长江滚滚来”“西出阳关无故人”“春眠不觉晓”“野火烧不尽”“曾经沧海难为水”……等无数美妙且令人神往的句子,供后世仰望。现在唐诗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了,成为我们民族DNA的一部分,并将永世流传。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庞大的唐帝国经过安史之乱的折腾,开始日渐式微,最终于公元907年成为历史的一页。失去了唐帝国这颗参天大树的庇护,唐诗也没有了生存的空间。事实上,从安史之乱开始,唐诗就跟随着唐帝国开始走下坡路了,李益的“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过是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回光返照而已。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换了人间。

(李商隐)

(一)大唐帝国最后一位诗人韩偓:李商隐的外甥

那么谁才是唐帝国最后一位诗人呢?这人叫韩偓。

他尽管堪称晚唐时期的一代文宗,但名气却小很多,至少没有他舅舅名气大。他舅舅是谁?大诗人李商隐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锦瑟》不知道赚去了多少人的叹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夜雨寄北》又不知道赚去了多少人的羡慕?

韩偓是李商隐姐姐的孩子(注:也有说李商隐是韩的姨夫,具体已不可考),自幼聪慧。在他十岁生日的宴席上,李商隐见到了他,顿时就非常惊讶,因为韩的聪明与早熟把李商隐惊呆了。

李商隐遂写诗赞叹道“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韩偓十岁即可走马成诗,并且诗意高超。于是李商隐感叹眼前这个孩子可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李商隐当时已经名动天下,经他这么一说,韩偓顿时为世人所重,这对韩偓打开唐代诗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知道,写文或写诗都是混圈子的,若没有领路人,就凭自己瞎转,可能费劲一生,也不得入门。李白、李贺这些大诗人哪一个没有干过拜帖的事儿?门难进啊。从唐到现在,一千多年过去了,文坛门难进的情况依然没有改变,甚至愈演愈烈。

(二)韩偓的诗:已凉天气未寒时

韩偓的诗风深受李商隐的影响,尤其是抒发个人小情绪或者与爱情有关的作品,表意传情很是惬意,字里行间都能看到李商隐的影子。他有一首题为《曲江夜思》的诗,云:

鼓声将绝月斜痕,园外闲坊半掩门。池里红莲凝白露,苑中青草伴黄昏。林塘阒寂偏宜夜,烟火稀疏便似村。大抵世间幽独景,最关诗思与离魂。

诗中写景淡雅,月色朦胧,夜色亦朦胧。小院柴扉虚掩,院内莲花娇艳,可谓夜色撩人。诗人在干什么呢?思念意中人啊!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将这种思念推及开来,说人世间这样的优雅环境,不仅是自己,换任何人都会惹得相思的。这颇有种“多情自古伤离别”之感。诗中的意境与“多情最是中庭月”和“为伊风露立中宵”有相似之处,其中含蓄的风味,正与李商隐素来令人费解的“无题”诗切合。

韩偓有个外号“冬郎”,也称“韩冬郎”,大抵是他人帅,诗也写得好,更善于爱情诗,为天下女子所钟爱。他也生性风流,有杜牧之风。他曾写有题为《宫词》的诗,云“燕子不来花著雨,春风应自怨黄昏”,端是婉约缠绵,风情万种。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是晚唐诗坛的两座高峰,韩偓深得二人真传,且成绩斐然,从传承上来说,可谓唐诗香火的继承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