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写刘备被吕布打败,在逃亡途中来到一个名叫刘安的猎户家借宿。刘安知道刘备是豫州牧,于是便想找点野味给他充饥。可是,因为一时找不到,他便杀掉了自己的妻子,让刘备食之。刘备饱餐之后睡去。
第二天早上,刘备到后院取马时,在厨房里看到了被杀的女人,其手臂上的肉都被割去。他这才知道,昨天吃的是刘安妻子的肉。他的反应是“不胜伤感,洒泪上马”。
作为一个丈夫,刘安无疑是卑鄙的、残忍的。而刘备在知道刘安杀妻后,竟然只是伤感、洒泪。倒是曹操听说此事后,让人带着一百两黄金赐给了刘安。
历史上,并没有“杀妻馈刘”的故事,这纯属罗贯中杜撰。那么他为何要写这个故事呢?
有人说,这是凸显刘备如何深得人心,以至于民众甘愿牺牲自己为刘备果腹。
然而,曹操再奸诈、虚伪,也没有食人之肉的故事,即便是他的战马踩踏了几块麦田,他还要“割发以代首”,而不是哭一哭就完了。
食人之妻,流几滴泪就走了,这是什么样的人?无需多言。
3、最无信者
《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写曹操评价如此评价刘备:
“沛郡小辈, 妄称皇叔, 全无信义。 所谓外君子而内小人者也。”
无独有偶,在此前吕布殒命白门楼之时,曾经求刘备为自己求情。而刘备点头答应,转脸却又力劝曹操杀吕布。因此吕布大骂刘备:“是儿最无信者。”
敌人之间互相攻击谩骂,实属正常,但曹操、吕布皆以“无信”二字来指责他,却绝非偶然。因为就连刘备的下属,也曾经因此而挖苦他。
在进兵四川以前,刘备屡说四川乃同宗刘璋之地,不忍夺之,可当张松献图后,刘备却喜出望外,再不考虑仁义。
而当刘备第一次夺了刘璋的土地之后,接着就大宴诸将,并对身边的庞统说:“今日之会 ,可为乐乎?”
其沾沾自喜、自鸣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由此可见,他原来不可夺同宗之地的誓言,皆是虚伪之词。所以,庞统干脆怼道:“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
后来,曹丕代汉自立,汉朝已不复存在。此时刘备如果自立,也很正常。但当诸葛亮等人上表时,刘备却说:“卿等欲陷孤为不忠不义之人耶?”此时,他的虚伪,已经到了让人生厌的地步了。
可转而,他又私下里解释道:“吾非推阻, 恐天下人议论耳。”既想即皇帝位,又怕别人议论,刘备晚年的虚伪,已经一点艺术含量都没有了。
相比之下,曹操那句“若天命在吾,吾愿为周文王”,直抒胸臆,不遮不掩,显得更加光明磊落、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