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十分丨太原晋祠:梁思成林徽因“不肯失之交臂”的千年之美

2020-09-11 22:46:49 作者: 文化十分丨太

近年来,随着中国古建筑之美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中国营造学社”这个名词也渐渐被人熟知。作为中国营造学社的重要成员,梁思成、林徽因为中国古建筑研究和保护作出了卓越贡献。今年恰逢中国营造学社成立90周年,清华师生跟随梁林二人的脚步,来到他们曾考察过的地方,从太原晋祠到云冈石窟,从应县木塔到五台山佛光寺,清华师生一边考察,一边把“人文清华”讲坛的公开课带到了这里。

位于山西太原西南悬瓮山东侧的晋祠,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祠庙建筑群。其前身是供奉周成王的弟弟、晋国始封诸侯唐叔虞的祠庙,后历经北齐、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等各朝的重修和扩建,形成了一个殿堂楼阁、亭台轩榭俱全的庞大建筑群,祭祀的主神也由唐叔虞变为圣母。

清华大学“人文清华”讲坛《穿越时间的距离,跟随梁思成林徽因探寻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场直播便选在了晋祠。

圣母殿,是晋祠最著名的建筑,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距今约1000年历史。大殿四周围廊,前廊宽敞,这种建筑手法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典型实例。殿前八条木雕盘龙也是唐宋古建筑中仅存的实例。

梁思成再传弟子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贾珺:我首先建议大家就是,当我们看到一个优美的古建筑的时候,千万别着急拍张照就走开,一定要停下来静心静气看一会。

中国古建筑最好看的部分就是屋顶,《诗经》里描述说古建筑的屋顶就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特别具有飘逸感。那么这个屋檐往外悬挑的尺度,唐朝的时候是最大的,从宋朝开始有逐渐缩小的趋势,所以圣母殿是一座典型的宋代建筑,它的屋檐就比唐代建筑稍微小一点,但是还远远胜过明清时期。它的曲线特别柔和优美,每次看了会让人觉得很受感动。

靠近了还会发现,晋祠圣母殿的檐柱上面有一个特殊的装饰,它有八条龙盘在柱子上面,而且造型各不一样,这是非常罕见的一个做法,同样也是给这个建筑增添了一种难以替代的鲜活的灵气。

殿内有43尊宋代彩塑,是我国古代泥塑艺术的珍品。圣母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其他侍女,分立左右两旁,动作神态各异,造型生动。

梁思成再传弟子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贾珺:再到前面我们就到了晋祠最重要的建筑之一献殿,这是金朝大定年间所建的一座建筑。它四周既没有围墙也没有门窗,保持开敞,所以好像是一个放大的凉亭一样,这是非常非常特别的一种做法。它用栅栏围合,这个栅栏其实还是很讲究的,在北宋著名的建筑专著《营造法式》当中,对这种栅栏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叉子”。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人文清华”讲坛制片人 张小琴:我记得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写的《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里面,就讲到了“叉子”是《营造法式》里面的名词,看来他们真的是拿着这个《营造法式》,按物来解书。

192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来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梁思成的建筑设计专业课成绩优异,但是更痴迷于建筑史,他发现,当时中国的古建筑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1925年,他收到了父亲梁启超寄来的《营造法式》。

梁思成再传弟子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贾珺:当时梁先生虽然在学建筑,可是他看了这本书之后发现如读“天书”,完全看不懂,所以他后来立下一个志愿,一定要破解这部“天书”,梁林两位先辈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考察山西的古建筑,就是希望寻找解开这部“天书”的钥匙。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