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将军是西汉文帝时期设置的武将官职,其主要职责是统领皇宫禁军、管制京城宿卫,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担任。到东汉时,卫将军成了统兵作战的将军职位,地位仅次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位列武职中的第四位。三国时期,东吴官制中增设了上大将军一职,卫将军的地位下滑至第五,但是,其在朝中的地位仍高于九卿及诸多名号大将军。据不完全统计,东吴曾有六位卫将军。本文按照任职先后,对这六位将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一位卫将军:士燮,他是汉末交州地区的豪门大户。士燮的先祖从西汉末年避乱时迁至交州,后在此地经过六世的发展,到东汉末年时,士燮兄弟占据了交趾、合浦、九真、南海四郡,“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当时的士氏一族,俨然成了南疆的霸主。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孙权任命步骘为刺史进入交州地区。步骘到任后,士燮率众兄弟归附东吴,孙权为表彰士燮,晋升其为左将军。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士燮为表示归降诚意,将儿子士廞送至武昌为质。孙权随即晋升士廞为武昌太守,留在交州的士燮兄弟诸子皆被任命为中郎将。不久后,士燮劝服益州豪强雍闿等族归附东吴建功,孙权为表彰其功绩,晋升士燮为卫将军,赐爵龙编候。
第二位卫将军:全琮,他是东吴中期名将,当朝重臣全柔的儿子,同时,也是孙权的乘龙快婿。全琮少年时便以胸怀大义、好养士众而闻名,起初以奋威校尉出仕,在平定山越叛乱时有功,被晋升为偏将军。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全琮在洞口之战中斩杀魏将尹卢建功,战后被晋升为绥南将军,后又被任命为九江太守。黄武七年(公元228年),全琮在石亭大败曹休再建军功,战后被任命为东安郡太守。黄龙元年(公元229),孙权为表彰全琮的功业,晋升其为卫将军。
第三位卫将军:滕胤,他是东吴早期名臣滕胄的儿子。由于父母早亡,滕胤幼年时便成了孤儿,在亲戚的照顾下得以成长。滕胤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不忘治身厉行,三十岁时以才华出众、礼数周到而闻名。孙权念及滕胤是旧臣之后,聘其出仕。滕胤曾先后历任丹杨、吴郡、会稽等三郡太守,因在地方政绩突出,深受孙权器重。孙权病危时,任命滕胤为辅政大臣。建兴元年(公元252年),太子孙亮登基后加升滕胤为卫将军。
第四位卫将军:全尚,他是吴废帝孙亮的岳父。孙亮继位之初,册封全氏为皇后,全尚父凭女贵,被晋升为城门校尉,赐爵都亭侯。孙亮亲政时,全尚代滕胤为太常、卫将军,赐爵永平侯。全尚的五个儿子,全怿、全端等也一并被晋升为侍郎、骑都尉等职。不过,全尚一族的最终结局十分凄凉。孙亮被废时,全尚举家迁徙途中被孙綝诛杀。全尚的五个儿子,其中一人被诛杀,其余四人叛吴投魏。
第五位卫将军:滕牧,他是滕胤的族子,吴末帝孙皓的岳父。孙綝诛杀滕胤灭其三族时,滕牧受牵连被发配至边郡。吴景帝孙休继位后,铲除了权臣孙綝,对滕氏一族进行平反,滕牧得以返回并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出仕。后来,滕牧的女儿嫁给了乌程候孙皓为妃,孙皓登基后册立滕氏为皇后,滕牧被晋升为卫将军,赐爵高密侯。
第六位卫将军:濮阳兴,他是东吴末期的重臣,孙休时期的丞相。濮阳兴少以博学闻名,孙权执政时出仕东吴,先后历任上虞令、尚书左曹等职,后以五官中郎将出使蜀汉建功,返回后被晋升为会稽太守。濮阳兴在会稽时,与琅琊王孙休交往甚密。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孙休继位后晋升濮阳兴为太常、卫将军,赐爵外黄候。永安三年(公元260年),濮阳兴被晋升为丞相,数年后被吴末帝孙皓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