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战死,也绝不当俘虏。”这句话在革命老人朱彦夫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现在八十多岁的他身上全都是当年战争留下的烙印,他没有四肢,他没有左眼,他的身体里还有七块弹片无法取出,他的心脏需要五个支架,他有肝炎和脑梗……这每一样如果放到普通人身上,估计都会打败绝大多数人,而这些,加起来,却打不倒钢铁一般的战士朱彦夫,虽然他也曾绝望过、也曾崩溃过,但幸好最终挺了过来。
朱彦夫在十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一直跟着母亲四处要饭。白天吃的最多的就是野菜,晚上就睡在由碎石搭成的漏风的屋子,饥寒交迫的日子并不好受,他一直是瘦骨嶙峋的样子。十四岁那年,朱彦夫参军了,那是他第一次穿上棉衣和鞋子,舒服得让他说不出话来。他把裤子脱下来挂在路边篱笆上,几个月后行军经过发现裤子还在那儿,原来这裤子破旧的连乞丐都不愿意要。也许正是小时候的磨难让他足以面对残酷的饥饿和寒冷,让他能够在朝鲜战场存活下来。
还记得在长津湖畔,全连都牺牲了,只剩朱彦夫一人,孤军奋战,那时候的战士首先想到的绝不是退缩,就算是死也要坚守!有三颗手榴弹在他身旁爆炸开来,他的眼球、他的脑浆被弹片击出,又饥又渴的他竟然误把挂在脸上的左眼球吞进嘴里。后来,为了不被俘,他义无反顾跳下悬崖,不过命大没摔死,后来他爬行了三千多米,又再次命大被人救起送进医院救治。
当时,几乎没人认为他能活下来,只因为伤势实在太过严重。他的左眼成了空洞;他的腹部被美军捅出一道长长的口子,肠子都流了出来后来被硬塞进去;他的四肢被冻得发黑甚至坏死,脓水都带着一股恶臭。医生只能进行截肢、剖腹手术,除了“死马当作活马医”,别无办法。昏迷了三个多月,手术47次后,奇迹竟然出现了,他挺过来了。
从鬼门关走一遭回来后,朱彦夫的意志更加顽强。他回到故乡当上村支书,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虽然没了四肢,但是靠着假肢,他走遍了村子的每个角落。假肢不方便行走,他要么站着走要么跪着走,要么爬着走要么滚着走,每一种方式都不容易,摔倒了就是流血不止,疼痛的时候他就唱军歌,越痛越唱,直到不痛为止,他说,与其呻吟不如唱歌,有时开玩笑,他还说,滚起来似乎更方便,但不实际!
从拿枪到拿锄,他为村子修建水渠,修路造田,开办夜校,让村子通电……他为村庄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老年的时候,他又拿起笔来,他有两种写作方法:一种是用嘴叼着笔写,另一种是用残臂夹着笔写。他读了很多文学巨著,有《林海雪原》、《牛氓》等等,他写了一部《雪蚯》,雪中的蚯蚓,说的就是他自己。这部作品他花费了四五年的时间完成,身体也因此越来越差,视力下降、血压升高、心脏病发作,即便如此,他依然笑对生活,他会穿戴整齐、戴上眼镜,拿起一本书细细研读,这时候的他比所有人都要幸福。
命运对他如此不公,朱彦夫却始终不曾向命运低头。也许困难可以打倒一个人,但不一定能打垮一个人。对于朱彦夫来说,那是更不可能,只因为,他是曾经从战场上走出来的钢铁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