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千里之遥,身边却只带了一个老奶妈王嬷嬷和一个10岁的丫环雪雁,这两个人对于林黛玉来说太少了。
贾母在给林黛玉配备丫环婆子时,按照贾家小姐的标准,给林黛玉做了这样的配备:
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盥沐两个丫环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环,并把自己身边一个二等丫环鹦哥替换了雪雁。
贾母的这样安排充分表达了对林黛玉的疼爱和怜惜。与贾母的举动相比,林如海这个做父亲的却没有如此细心和周到,在林黛玉进贾府时只派了一老一少两人相随。
林家世袭为侯,是典型的书香门第之族;林如海作为探花出身,当上巡盐御史之后,家境自然不会太差;贾敏未出阁时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她本人涵养的大家小姐风范,连王夫人都羡慕万分。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林黛玉,身边根本不缺少喜欢的婆子和丫环,她读书时,伴读的丫环就有2个。贾母派船去接林黛玉时,林如海完全可以将陪伴林黛玉身边的人一同前往京都,就算是林黛玉用不上,装装门面也可以的。但是林如海却没有这样做,一个实权在把的重要官员,为何如此寒酸的打发自己的女儿千里赴京呢?
问题其实出现在贾雨村身上。
贾雨村是一个善于经营并且一心想向上爬的人。他第一次做官是因为得到甄士隐的资助,但是进入官场后因不懂规则而被罢免,对此他没有灰心而是想尽办法等待机会东山再起。他能够进入林家当林黛玉的老师,并非是像现代社会职场应聘而来的,而是仗着友力谋进去的。第二回清楚的写到:
“雨村正值偶感风寒,病在旅店,将一月光景方渐愈。一因身体劳倦,二因盘费不继,也正欲寻个合式之处,暂且歇下。幸有两个旧友,亦在此境居住,因闻得盐政欲聘一西宾,雨村便相托友力,谋了进去,且作安身之计。”
由此可知贾雨村能够进林如海家中,是想办法谋进去的。
贾雨村给林黛玉当老师,自然是不甘于一辈子当个教书先生,而是要向林如海要好处的。林如海在官场浮沉那么多年,对于封建官场那一套自然十分熟悉、了如指掌。贾母要将林黛玉接进京都,自己身边没有男丁可以护送,于是贾雨村就成为合适的人选。
但是,在林如海的眼里,贾雨村并不是一个容易满足和掌控的人。事实上,贾雨村后来攀附上了贾政、王子腾,官越做越大,最终当了军中大司马。对待这样一个人,如何用好,如何安置其实是一个比较伤脑筋的问题。
林如海不想让贾雨村这种人与自己有更深的瓜葛,但是又不能不安置他。所以他不直接安排贾雨村当官,而是为他准备了谋官的财物,送他进京去找贾政。在这个过程中,又要护送林黛玉,让女儿轻车从简,只带一老一少两人进贾府,略微寒酸,低调示弱,向贾雨村表明自己的家境和能力,不仅让贾雨村对前往京都充满了向往,也会对林如海的帮助心怀感激。
由此可见,林如海的智商是非常高的。贾雨村在贾政的帮助重新当官,并认王子腾等人当了官场的“新主人”,与林如海再无半点瓜葛。这种做法着实高明。
自古以来“请神容易送神难”,林如海派一老一少跟林黛玉进贾府,并让贾雨村陪同,巧妙地隐藏家族实力,睿智的送走贾雨村,与他划清人生的界线,保持了自己的“清流”风范。而贾府在败落之际,贾雨村入了牢狱仍落井下石的事实证明,林如海的做法是正确的,是卓有远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