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通过南宋初年的中兴名相李纲、吕颐浩、朱胜非、赵鼎等人的励精图治, 南宋方面的形势日渐好转,政治趋于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南宋的国力明显增强,财政收入逐年增加。
在南宋初创期,江南地区兵荒马乱,百业凋敝,物价飞涨。如何尽快稳定江南地区财政税收,以支持庞大的作战军费和庞大的行政管理费用,这是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南宋的三代宰相李纲、吕颐浩、赵鼎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在他们强有力的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支持下,南宋用五年时间就迅速扭转了濒临崩溃的经济状况,使江南的经济建设步入正轨,为宋金对峙以及南宋政权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南宋第八任宰相赵鼎,他在经济上明智地继承了前两任宰相的经济政策,为南宋的经济能稳定发展提供了保证。要知道,北宋的经济体系陷于混乱就是来源于“折腾”,你方唱罢我登场,你的政策我一定废除,使得北宋在折腾中走进了坟墓。赵鼎维持前任经济政策之余,巧妙地将自己的经济建设思路融合进去,这就使得南宋经济不但稳定发展,还能继续扩大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有一个数字是很引人注目的,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最高时也高达一亿贯。而南宋一年财政收入是九千万贯,一场北伐军费也就3000万贯,占财政收入比的30%多一些。剩余的近七千万贯用于维护南宋的政体运作绰绰有余。
南宋初年,各路宋军还大兴营田,储备粮饷。 南宋朝廷为恢复生产,正式宣布全面措办营田,任命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岳飞和吴玠等五大将兼任营田大使或营田使。 宋军积蓄了充足的粮草,宋军后勤供应也得到显著改善。史载:(营田) “行之二三年,流民尽归,田野日辟,委积充溢,每岁馈运之数,顿省其半”。 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4统计,当时各种经营收入每年高达170余万贯。按岳家军每月开支56万贯计算,这些收入接近于三个月的支出,既弥补了军费的不足,又大大减轻了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
岳飞还施行仁政,招民归业,恢复发展生产。岳飞下令在在襄汉六郡实行优惠政策,借贷耕牛、种子等生产资料给复业农民,免除老百姓三年赋税,免除以前所欠一切官私债务,要求州县官员“用心召集流亡,劝课农桑,怀柔百姓,宽恤刑禁”。 岳飞接连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用了几年时间,经过苦心经营,终于把襄汉六郡建设成反攻中原的战略基地和跳板。
三、税收压力大?非也!
南宋建立,偏安杭州。南宋基本完整继承了北宋的体制,只是土地有所缩减而已。南宋从建立伊始,就自带财政失衡这个基因。在财政收入上,南宋财政收入分为农业税、专营收入、地方的上供、各类商税。
南宋丧失半壁江山,相比于北宋,人口降至七八千万,耕地降至700万顷,加上战争的破坏,作为祖宗正赋的两税收入自然大幅减少1500万贯左右。
南宋第五任宰相吕颐浩从酒税等商税入手,进行经济改革。他将经制钱扩展到了南宋占有的绝大部分地区,整顿私盐市场,加大对私盐的打击力度。始终把增税和打击的对象固定在商官身上。
吕颐浩于建炎二年任户部尚书时,首先从酒税等商税人手,进行经济改革。正如他自己所言:“茶盐権酤,今所仰养兵.若三代井田,李唐府兵可复,则此皆可罢不然,财用舍此何出?”吕颐浩经济改革的效果非常明显,南宋政权从建立到绍兴三年,短短7年的时间,政权并未完全稳定,而兵力已达20万,这与吕颐浩的经济改革提升了南宋中央的经济实力不无关系。经济实力的提高,增强了南宋军事实力和政治地位。
鲙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从诗中叙意看,作者是土生土长的江南人氏。词中表明对南宋朝廷不思北伐的不满, 手中的利剑失去了用武之地。其中词中“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表明江南的人民有足够的力量抗金,同时暗示对南宋朝廷不抱任何幻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回头仰望天空,两行热泪似断串的珠儿滚入湖中。因为江南人民有信心、有力量抗金,但极力主张对金妥协的南宋王朝是决不会支持人民自发起来抗金的行动的。以空洒热泪作结。充分地表现了作者的悲愤心情已到了难以言状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