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恭和秦琼,都是大唐开国名将,也都位列凌烟阁,一起被后世神化,当上了门神。民间传说里,他俩是秦王李世民麾下的哼哈二将,代表了唐营将领个人武力的最高峰。
他们在正史中的形象,跟民间传说差不多。比如尉迟恭曾与齐王李元吉单挑,想不到吧,李元吉很能打的,李元霸人物原型,差不多就是将李元吉和李玄霸(李渊四子,夭折)合在了一起。
李元吉听说尉迟恭很擅长马槊(槊,简单说就是骑兵用的长矛),很不服气,要求比划比划。尉迟恭不敢用兵器,空手迎敌,三战三胜,每次都夺下了李元吉的马槊。
还有一次是在战场上,攻打洛阳的时候,李世民带领五百骑兵出去打猎(李世民本纪里写作侦查),正好遇上王世充部队。对方大将单雄信一马当先,直奔李世民,危急关头尉迟恭斜刺里杀出,一枪将单雄信挑落马下。
这件事本身有点奇怪,就在不久前,李世民第一次攻打洛阳时,自己本阵被敌军包围,单雄信一度杀到了李世民驾前,幸亏被李绩(徐世绩,也即徐茂公)喝止:“这是秦王,不得无礼。”
单雄信听到后立刻仓皇退下,李绩和单雄信都是瓦岗旧将,而且有刎颈之交(单雄信被李唐处死时,李绩割了自己大腿上一块肉给他吃)。李绩喝止不奇怪,单雄信如此听话,也说明他并不想伤害李世民,当兵只是职业,谁都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万一以后失败被抓了呢。
人算不如天算,单雄信果然失败被俘,但李世民并不打算饶他(新唐书说是李世民下令,旧唐书则称是李渊下旨杀人)。但既然洛阳城前肯放过大好机会,单雄信为何短短几个月后重蹈覆辙?而且此事不管王世充传还是单雄信传都没有提及,既然被一枪刺落马,多少得受点伤吧。
这个就不多扯了,我们就当尉迟恭真的一枪挑落单雄信,从他跟李元吉比武表现,以及随后在洛水与窦建德对阵时,与高甑生、梁建方三骑闯营,生擒了王琬(王世充侄子)来看,干翻单雄信也在情理之中。
秦琼也是以武勇闻名,跟随李世民征战时,每逢敌营中有武将耀武扬威,就命秦琼出战。秦琼单枪匹马,必刺于万众之中,但都刺中了谁?杀了那些敌将,从无记载,也就是说,说了半天,查无实据。
所以从正史记载看,论个人武力,尉迟恭表现更好,从封赏和待遇来说,尉迟恭也压过秦琼一头。虽然都位列凌烟阁,但尉迟恭排在第七,秦琼却是最末,再比如玄武门之变后,尉迟恭受封一千三百户,仅次于长孙无忌,而秦琼只有七百户。
这里面当然有一些客观因素,比如尉迟恭玄武门之变前只是个秦王府副护军,俗话说光脚不怕穿鞋的,所以数他最积极,事后也与长孙无忌并列头功。而秦琼当时已经功成名就,受封翼国公,上柱国,当然要谨慎许多,况且秦琼年轻时负伤过多,以至于老来经常生病,卧床不起,玄武门事变,离他去世也不过12年,比不得尉迟恭年轻生猛。
但在民间小说里,他俩却掉了个个儿。隋唐演义里有这么一段,说是美良川之战,秦琼与尉迟恭大战数场,不分胜负,于是相约打赌,以两块大小重量相等的巨石为约,互换兵器,尉迟恭用秦琼的金装锏,秦琼使他的铁鞭,谁能把巨石砸碎算谁赢。尉迟恭砸了三锏,巨石方碎,秦琼则只用了两鞭,尉迟恭不服气,声称秦琼兵器太轻,算不得数。
其实金装锏更重,演义里铁鞭重120斤,金装锏每只64,两只合起来反而重了铁鞭8斤,这样描写的用意当然是侧面表明,秦琼武艺更高一些。三锏换两鞭的版本很多,有的甚至变成了尉迟恭挨了三锏,秦琼挨了两鞭,还有的写成三鞭换两锏,但不管怎么写,结果都是秦琼赢了。
不管哪个版本,都是虚构,因为秦琼和尉迟恭,擅长兵器都是马槊,不是铁鞭和金锏,想想就明白,骑马作战,武器当然越长越好,而且骑兵优于突刺,长矛肯定比铁鞭更具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