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好争虚名也是一大诱因
宋代的台谏官阶虽然不高,但拥有很大话语权。作为言官发表言论就是他们的职责,身为文人的谏官多崇尚名节,当然更多的是沽名钓誉。
他们往往为发言而发言,有理无理无所谓,关键是要直言和忠君,因而常常忽视"论事必务大体"的原则,各种不靠谱、不着调、不负责的空论尤其盛行。
重名多过务实的文化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台谏制度的异化。
四、小结
宋朝的台谏制度在运行中出现严重异化现象表明,监察权只有处于非极权、分权合理的情形中,在与君权、相权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下,才能够有效、持久运转。
而如果是处于极权状态下,则会出现异化甚至病态,效果会截然相反。由此可知,一项制度能否发挥好的作用,并非取决于好的初衷。
而关键取决于良好的初始设计、运行机制和文化背景等一系列因素,只有合理的制度设计并能得以健康运行,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宋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 》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