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朱厚熜
公元1521年,一个天大的馅饼落在了一个年仅十五岁的皇姓小孩朱厚熜身上,他的堂兄正德皇帝朱厚照折腾了十六年,死后却连子嗣都未曾留下。
经过众朝臣的商议,自己连做梦都不会想到皇位会落在自己身上。
嘉靖皇帝是明朝历史上最聪明的皇帝之一,任用杨廷和、夏言、王阳明、蒋冕、贾咏等诤臣。他对权术的把控可以称得上是炉火纯青。
从14岁即位到59岁去世,45年从来没有一天是与人分享权力的。
严嵩严世藩曾经风光一时,可最终他们还只不过是明世宗的一颗棋子罢了。
明世宗十分勤政,常常批阅奏章至深夜。
他着力打击权贵,改革科举,整顿军纪,诛杀钱宁、江彬这两个大奸臣,明朝从明武宗一朝的刘瑾时代逐渐走了出来,人们后来还推崇这一段时期为“嘉靖中兴”。
世宗虽然勤勉,但他却不喜欢朝会,躲在内宫20多年,通过锦衣卫和东厂监听天下。
穆宗朱载垕
朱载垕总体来说是个好皇帝,继位后致力于革除弊政,还是做了不少贡献的。
朱载垕从小性情贞静、仁义,很少张狂。在裕王邸13年的生活,使他能够较多地接触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到明王朝的各种矛盾和危机。
朱载垕登基继承皇位后,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鼎力相助,一改朱厚熜时期的做法,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使朝政为之一振。
革弊施新取得了比较大的实效,使得朱载垕时期乃至其后十年成了明王朝回光反照的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比较稳定,经济也有了重大的改观。
可以说,朱载垕在使明王朝向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过渡作用。
熹宗朱由校
天启皇帝朱由校,被后世嘲笑最多的皇帝。
一是没文化,除了喜欢做木匠活外啥不会,甚至还有野史说此君近乎文盲,字都认不全,大臣的奏折看不懂,只能叫太监给他读。
二是不好好干活,朝政全撒手,成天在深宫里研究木匠工艺,外面水深火热了还装没事。
其实,《明史》中实实在在记录,天启皇帝早在做皇子的时候,每次上课不但认真听讲,而且还细致的做笔记。
后来君临天下,对于国家大事,更是不敢放松,尤其是炮火连天的辽东问题,天启帝更是高度重视,不但时刻要求臣子们奏报,更多次派心腹到前线查访边情。
对于天启的能耐和工作态度,当时的明朝首辅叶向高更给出了明确答案:天启帝勤奋刻苦,每次臣子讲课都亲临,批改奏折更是准确精到。多么琐碎的内容都能一一回复。
思宗朱由检
崇祯是明朝自太祖以来罕见的勤政之君,除了照例应免日期之外,每日视朝,并参加日讲和经筵。
朱由检还是一个好学不倦的皇帝,博览群书,举凡《四书》《五经》《资治通鉴》《通鉴纲目》《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皇祖明训》《帝鉴图说》等典籍几乎朝夕不离手。
他还命令武英殿中书,画历代明君贤臣图,写《正心诚意箴》,制成屏风,分别安放在文华殿、武英殿,以便随时激励自己。
在我国历史上,勤政往往与政治联系在一起,君主勤政,政治清明,而崇祯皇帝勤政竟跟亡国联系在一起,也是一则特例。清人萧徵模咏崇祯皇帝的诗歌这样写道:
“心匪不仁计则穷,减夫派饷事重重。可怜三百年夭下,断送忧勤惕励中。”
崇祯上台,立马废除阉党设立的工商税后,东林党和江南乡绅们欢天喜地。可是朝廷没钱了,发不出军饷,还如何打仗?直接导致对后金战争的频繁失利,后期关键的松锦之战更是惨败,明朝军队精锐尽丧。
而明末土地兼并严重,但富庶大地主们隐瞒私田数量,交的田赋极少。北方又天灾不断,却派军队到贫乱交加的西北加赋征税,似乎硬逼着西北人民起义造反。
国内的农民起义军越闹越大,关外的皇太极也时不时的来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