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朱元璋
在位 31年中,除了生病之外,朱元璋每天都会上朝,与大臣议事。
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日上三竿后退朝。在吃过早饭后,便到御书房批阅奏章。
有人作过统计,在洪武十七年(1384),从九 月十四日到九月二十一日这8天时间里,内外衙门共上奏章1160封,涉及的事情多达3391件。
如果每个奏章按一千字的文字量计算的话,那么就有116万字。平均下来,朱元璋每天的阅读量要在20多万字左右,要处理的政务有423件之多。
而且,事实上还不止这些。
朱元璋为了广泛了解民间疾苦,还在午门外设登闻鼓,允许民间有冤情者直接击鼓面君申诉。在洪武十年,又许百姓密封奏事。
如此大的工作量,不能不说朱元璋的工作热情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值得我们钦佩。
惠帝朱允炆
朱允炆即位后,萧规曹随,每日朝会不辍。
他崇尚儒家仁政之说,一改朱元璋严政苛刑,“专欲以仁政化民”。改定律例,力纠洪武年间冤案、错案,使其统治期间的囚犯较之洪武年间减少2/3。
免除各地拖欠租税,赈灾济民。令官府为民间卖子为奴者赎身。限制僧道占田数量,余田均与平民。
建文帝采取的这些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的安定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时政通人和。
成祖朱棣
由于皇位来路不正,更想从文治武功方面证明自己也是个好皇帝。为了这,他不得不在22年间有所作为。
自打下南京城那一刻开始起,注定他以后的励精图治。
史书中记载朱棣每天基本只睡四个小时,早朝、午朝过后还要拉着大臣探讨工作。除了吃饭睡觉,一有时间他便到书店里去翻阅古典书籍,不肯浪费这一丝丝的时间。
曾经有一位美国的学者写过一本书叫永乐大帝,在书中用了这么一句话来描述我们的永乐大帝。
从他1402年7月17日登基那一天算起,一直到1424年8月12日。几乎8062天的时间,所有的证据都表明他从来没有浪费过一天。
可想而知这个皇帝当的也够辛苦。
明朝最勤政的两位皇帝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
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只当了200多天皇帝,即使身有肥胖残疾,仍每日勤政。
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因此涌现了许多类似于三杨这样的人才。除此以外,改组内阁,对科举制度在选人方面予以改善等等。
他的这些仁政爱民之举最终让百姓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
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经济等各方面也是突飞猛进,明朝由此在永乐盛世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顶峰时期,也即仁宣盛世的开端由他奠定。
“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历史给了他非常高评价。
宣宗朱瞻基
在位时,勤于政事,恢复生产。主要的是他关心老百姓,这一点是他爷爷朱棣所不能比的。
对于老百姓的辛勤劳动,生活艰苦,他心里十分清楚。
要想国家昌盛,必须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问题。
朱瞻基重用杨士奇、杨荣、杨溥、夏原吉、蹇义等贤臣,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注意节俭,致力于太平社会的建设。
在他统治的十年中,国家户口与垦田逐渐增多,粮食产量增加,政府税收增多,官营民营手工业陆续发展,商业城市增多,东西南北商业流通畅快,海外贸易往来活跃。
这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
虽说勤政,但朱瞻基有一大爱好,斗蛐蛐。
大臣百姓竟然给已经累成狗的好皇帝取了个外号“蛐蛐皇帝”,也算冤枉。
英宗朱祁镇
一年的北狩,七年的深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