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大战”后,东吴这颗星星为何终究是坠落了?

2020-09-20 19:32:46 作者: “赤壁大战”

若是当时的东吴能够幡然醒悟彻底击溃蜀汉夺回军事要塞,或许这段历史的最终结局会被改写。然而东吴却在这个当口犯下致命的战略错误,自此东吴不断被消耗,江河日下。

借荆州东吴战略部署失误

赤壁之战后,经过诸葛亮与东吴的战略谈判,最终周瑜率领东吴将士退出南郡,选择继续北上攻打合肥这块难啃的骨头。

退出南郡令刘备的蜀汉势力得以迅速崛起,东吴亲手在自己的卧榻之内安放了这颗定时炸弹。不顾眼前安危,却急功近利陷入攻打合肥的泥潭里不可自拔。

由于合肥对江淮战线绝对重要,曹魏军对此地的驻守与防控非常到位。合肥此地前后6次爆发的魏吴冲突都非常惨烈,全部以东吴的败逃终结。

主战的孙权是想乘着赤壁之战的胜利,一鼓作气获得对抗北方的战略位置,可惜他高估了自身,低估了曹魏的实力。

虽然曹魏军队在赤壁之战里败落,但是对于诸如合肥这些地方的布局还是十分谨慎的,即便东吴强攻也不得破。

合肥之战

东吴的战略布局有两大错误,除了退出南郡,便是以自身的短处攻击他人长处。东吴擅长水上作战却无法与陆战娴熟的曹魏军对抗。

对于合肥的盲目攻击,令东吴损兵折将消耗自身的同时,更令东吴内部主和派颇有微词。人们会因为成功而获取勇气与自信,也会因为失败而落寞与灰心。

东吴的多次失败令它失去了成为大国的自信与野心,除了安于现状与貌合神离的蜀汉互为掣肘,似乎再无出路可以选择。

战者危事也。这次错误的战略部署令东吴的威信与实力迅速下滑,外忧不断的同时,更有内患这样的附骨之疽难以剔除。看似强盛的东吴在各大家族的势力倾轧中最终沦落为“打酱油”的存在。

孙权与各大世家孙权与江东大族的权利倾轧

孙权是赤壁之战以及后续很多事宜的决策者,他亲手将东吴送入高光时刻,也最终看着东吴在内部势力的争斗中衰落。

十八岁继位的孙权早年间绝对称得上英明神武,然而许多年少英明的君主在晚年都不可避免地陷入昏庸。面对东吴内部复杂的派系斗争逐渐失去制衡的耐心。在与江东势力的角逐中,错失定立继承人的时机,令东吴陷入朝纲混乱的局面里难以挣脱。

孙权一家不算是江东大族,他们祖籍在富春。其父孙坚只是此地的微末县丞,根本不能与江东本土的虞魏顾陆相提并论。

然而时局动乱里,孙坚抓住了时机,凭借着自身的勇猛与果敢成为江东势力的领头羊。虽然孙家成为江东的君王,但这些江东士族大家并不与其同心。这些士族大家乐于安稳反对扩张与战乱。

是以,两者之间矛盾重重,历经孙家三代这些内部矛盾都未能妥善处理,当孙权在立太子后又尊崇鲁王时,这些士族大家在“从龙之功”面前陷入无边地争斗中。

他们纷纷站队,支持自己所认为会登临帝位的人选。而这正陷入孙权这位野心勃勃帝王的圈套之中,一直令他们孙家头痛的士族大家纷纷在这场混战里陨落。然而这场混战根本没有赢家,东吴的实力更是由此产生雪崩似的衰退。

陆逊作为拥有真才实学的大都督,更是成为了君权与江东士族大家争斗的牺牲品。随着东吴士族大家之间的争斗与打压,东吴的人才迅速凋零。

毕竟在那样的年代,只有拥有权势和物资的士族大家才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杰出的人才,然而孙权却亲手将这条供给人才的道路损毁。晚年的孙权,倾尽全力,牺牲了自己、儿子甚至拿国家的根本作为赌注,最终赢得了君主与士族大家对峙的胜利。

自此,东吴的朝堂之上几乎都是寒门子弟以及外来者,虽然这有效确保了后来的孙家人权利集中,不必受制于人,但是覆灭的江东士族大家也带走了这个国家的安稳与根本。

东吴并没有按照孙权设想的那般进入正轨,而是在内耗严重的情况下不断走向落寞。在外面有敌人虎视眈眈的时候,血腥清洗内部势力并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