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大封诸王?

2020-09-21 08:44:58 作者: 朱元璋为什么

第二,军事历练。分封之后,朱元璋特别注意培养诸王的军事才能,多次派遣诸王练习武事。洪武八年,朱元璋首次命皇太子、秦王、晋王、楚王、靖江王出游中都,以讲武事。洪武九年,又诏秦王桃、晋王桐、燕王棣、吴王楠、楚王祯、齐王搏往凤阳练兵。洪武二十四年第三次分封后一个月,即命汉、卫、谷、庆、宁、山民六王往临清训练军士。朱元璋认为帝王之子必须具备军事能力,而对舞文弄墨不屑一顾:

“吾之子与公卿、士庶之子不同,公卿之子贤则荣其一家,吾之子贤则兼善天下。故使之朝诵诗书,晚习弓矢,驱驰以练其力,涉历以广其智,欲其通达古今,威武能断,然后克胜其任。若使之寻章摘句,泥于文墨,恐流为陈叔宝、李煌之徒也。”

第三,反复训诫。朱元璋对诸王赋予了极高的政治期待,他曾在告王府官的谕旨中,提到藩王的职责是:“待臣下则以谦和,抚民人则以仁恕,劝耕褥以省馈铜,御外侮以藩帝室,如此则能尽其职矣。”由此可见,在其设想之中,诸王对封地拥有行政、司法和军事等各项权力。在实际生活中,明太祖也特别注意对诸王政治才能的培养,《明太祖实录》多次记载了朱元璋教育诸王的史实。如,洪武六年十一月,朱元璋谕皇太子和诸王用人之道:

“用人之道当知奸、良,人之奸、良固为难识,惟授之以职,试之以事,则情伪自见。若知其良而不能用,知其奸而不能去,则误国自此始矣。历代多因姑息,以致奸人侮惑。当未知之初,一概委用,既识其奸,退亦何难?书曰:“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尔等其慎之。”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训诸子要取法古之圣帝哲王,兢兢业业,勿荒淫无道,以保长久富贵。洪武十三年二月,朱元璋谕皇太子、诸王以持守之道:

“吾持身谨行,汝辈所亲见,吾平日无优伶替近之钾,无酣歌夜饮之娱,正宫无自纵之权,妃殡无宠幸之昵,或有浮词之妇,察其言非,即加话责,故各自倩饰,无有妒忌。至若朝廷政事,稽于众论,参决可否,惟善是从,或燕闲之际,一人之言,尤加审察,故言无偏听,政无阿私。每旦,星存而出,日入而休,虑患防危,如履渊冰,苟非有疾,不敢怠惰,以此自持,犹恐不及,故与尔等言之,使知持守之道。”

洪武十六年,朱元璋谕皇太子、诸王赏罚乃治天下之大权,要谨慎为之;又教以用人之道;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又谕太子、诸王要克勤克慎,永保基业。

第四,朱元璋对诸王用心良苦,还体现在一些细节上。洪武七年正月,朱元璋亲定亲王国中所居殿宇的名称,前殿曰承运,中曰圆殿,后曰存心,四城门,南曰端礼,北曰广智,曰体仁,西曰遵义,“使诸王能睹名思义,斯足以藩屏帝室,永膺多福矣。”与之类似,朱元璋命诸王藩邸,除亲王宫外,其他居室止许饰丹碧,他的理由是:“惟俭养德,惟侈荡心,居上能俭,可以导俗,居上而侈,必至厉民。独不见茅茨卑宫,尧禹以崇圣德;阿房西苑,秦隋以失人心。诸子方及冠年,去肤左右,岂可使靡丽荡其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