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白话文]
正月十八日,魏国大赦。
正月十九日,任命太傅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司马懿坚决推辞,不接受。
当初,右将军夏侯霸受到曹爽厚遇,因他父亲夏侯渊战死于蜀,所以常常咬牙切齿立志报仇雪恨。他担任讨蜀护军,驻扎在陇西,属于征西将军所统率。征西将军夏侯玄,是夏侯霸的侄子,曹爽的表弟。曹爽被诛以后,司马懿召夏侯玄回京城,让雍州刺史郭淮代替他的职位。夏侯霸平素与郭淮不和,认为此番必然祸害及身,十分害怕,所以就逃奔到蜀汉。
汉后主刘禅对他说:“你的父亲是自己在交战之中阵亡的,不是我的先辈杀死的。”然后给予他十分丰厚的待遇。姜维问夏侯霸:“司马懿既已把持魏国朝政,你看他会不会有征伐别国的企图?”夏侯霸说:“他正在巩固自己权力,还顾不上对外征伐。但有一个叫钟士季的人,年纪虽轻,如果有朝一日他主掌朝政,将是吴、蜀两国的忧患。”钟士季,就是钟繇的儿子,尚书郎钟会。
三月,吴国左大司马朱然去世。朱然身高不足七尺,神情态度爽朗,很注重自我身心道德的修养。每天都恭谨尽职不敢懈怠,常常好像在战场上一样,遇到紧急情况,意定神闲,胆力过人。虽平时没有战事,也照样早晚擂鼓,军营中的士兵,全都带着行装列队,以此迷惑敌人,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出动,也不知道自己该不该防备。所以他一旦出动,就必有战功。朱然病重期间,孙权白天为他吃不下饭,晚上为他睡不着觉。并经常不断地派宦官为朱然送药送食物。朱然每次派使者报告病情,孙权马上召见,亲自询问, 赐给使者酒食,走的时候还赏赐布帛。等到朱然去世,孙权极其悲痛。
[点评]
吴蜀两国,优秀的治国与军事人才都逐渐凋零,国运也渐渐衰败。而曹魏那边,大清洗仍在继续,不过,人才梯队明显好于吴蜀。
夏,四月八日,曹魏帝国更改年号为嘉平。
司马懿刚发动政变时,曹爽驻防伊水之南,昌陵景侯蒋济曾给他写信,司马懿的本意,不过免除曹爽的官职而已,生命爵位,都可保全。曹爽被诛之后,蒋济进封为都乡侯,他上疏坚决推辞,朝廷不许。蒋济对自己误信司马懿的保证,引曹爽走入陷阱所扮演的帮凶角色,懊丧后悔,自责忧愤成疾,四月十九日,去世。
[点评]
蒋济是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属于经历了曹操、曹丕、曹睿和曹芳执政的四朝元老。除了朝中威望与人缘外,蒋济还有一个重大资源,他任期比较长的职务是护军将军和领军将军,也就是是掌管中下层武官选拔、控制禁军的核心岗位,在整个禁军中有着深厚的人脉根基。
曹爽掌握朝政后,在人事安排上,有一个重大失策,那就是排挤朝中老臣,得罪了大批既得利益者。这蒋济也是被排斥对象之一。他任命蒋济为太尉,贵为“三公”之一,但根据惯例,三公为人臣之最,朝廷的日常工作就不先“麻烦”这样德高望重的老臣了。与任命司马懿为太傅一样,这是明升暗降,因为他们没有日常参政议政的实权。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之所以一举拿下曹爽,有很大程度上,得力于那些朝中老臣的支持,特别是蒋济,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禁军属于曹爽的嫡系部队,是控制整个京城的武装力量,而蒋济的威望与资历在军中有着相当有震慑力和煽动性的,他为司马懿站台,禁军就被稳定下来。《晋书》后来总结说:“昔宣帝(司马懿)废曹爽,引太尉蒋济参乘,以增威重。”
蒋济对司马懿的贡献不限于此,他是诱导曹爽投降的最后“临门一脚”之人。以他的威望为司马懿担保,只是免除曹爽官职,保障其生命安全。这样一来,曹爽就信了,放弃了抵抗。
蒋济为什么生病而死?资治通鉴说:“蒋济恨自己失言于曹爽,忧郁成疾,丙子,去世。”也就是后悔,误信司马懿的保证,致曹爽被杀。他是自责而死。
但蒋济的憋屈,恐怕不是简单如此。
首先,蒋济其人,历仕曹魏三祖,史称“才兼文武”,国政与军事,无所不参。当年曹仁征南的江陵之败,曹休征东的石亭之失,蒋济皆能预见成败,见于未萌。观蒋济其所发议论,可谓平生言无不中。蒋济是一路滚打出来的英雄,魏国最有智慧的柱石之臣之一。他和司马懿的关系又非常密切,对司马懿可谓了解甚深。要说他真相信曹爽只是免官,鬼都不信!他是揣着明白装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