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真是被曹操挟持的吗?别被小说骗了,看看正史是怎么说的
在小说和近代的评书演义中,人们总是对曹操有一种非常抵触的心理,认为在三国时期曹操就是邪恶的代名词,而刘备才是整个三国时期真正的主人公。当然,这种舆论其实和当时的社会现状有关,人们为了在书中体现封建社会对百姓的压迫和统治者丑恶的嘴脸,只能将曹操塑造成一个奸诈阴险的小人形象。
如果我们抛开小说的影响,在正史上来审视曹公这个人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大家一直以的"尊刘抑曹"的陈旧思想是完全错误的。就拿挟持皇帝这件事情来说,我们受小说的影响,总是认为他是将皇帝挟持到自己的大本营许昌,并且假借皇帝的权利向天下的诸侯发布命令。其实,在正史中,真相却不是如此。那么这究竟是什么情况呢?听小编为大家一一说明。
其实,我们首先应该弄明白的是曹操当年将皇帝接到自己的大本营许昌来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在书中,曾经有非常多的谋士给曹操的这个做法起了一个称呼,而不同的人对曹操的这一行为的称呼是不一样的。首先,袁绍和他身边的谋臣称呼曹孟德这这种行为叫做"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一句话。由于当时袁绍和曹操已经公开地撕破脸皮,双方已经在中原摆出了阵势,准备大干一场,因此这句评论曹操的话说的是非常不客气。
首先,这个"挟",就意味着曹操他将皇帝放在身边的行为就是一场阴谋,他已经不将皇帝当成是自己君王,而只是一个利用工具,因此用了"挟"这个字。而在后面,这句话挑明了曹操控制皇帝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号令诸侯。我们知道,天子在那个时候虽然已经失去了绝大部分你的统治权,但是天子却的这个名号则意味着权利的正规性和不可侵犯性。有了皇帝在身边,曹操在天下之中就不单单代表着自己的利益,而是代表着皇帝的利益。如果有人敢攻打曹操,或者是对曹操的命令有所抵触,那就会被认为是对皇室的尊严做出挑战,就会被舆论的力量所吞噬。
因此,如果果真向袁绍阵营所讲的那样,曹操的行为使挟持天子,那么将曹操归在祸国殃民的奸贼行列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袁绍作为曹操的敌人,评价曹操的话自然会想尽一切办法抹黑曹操,因此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其实,曹操在决定迎接皇帝来自己的大本营许都之前,曾经有一个谋士给他踢了一个纲领性的建议,而正因为这个建议,曹操才最终决定将皇帝控制在自己的身边。
这个人叫做毛玠,在小说中这个人只是被捎带提及了一下,并没有什么主要戏份。但是真正的历史当中,毛玠则是曹操手下一个非常重要的谋士。他曾经针对当今天下的形势,给曹操提了一个战略方案,其中他建议曹操现如今最重要的就是将献帝接回来,控制在自己的身边。史书中记载毛玠的原话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别看这句话和袁绍之前说的那个非常相似,但是其实质却截然不同。
首先,在毛玠给曹操的计策中,对待皇帝的方式是"奉",而并不是"挟",这两个字可是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奉"就意味着曹操依然还是汉朝的臣子,听从皇帝的差遣,为了能够给好地保证皇帝的安全,暂时将皇帝接到自己的身边。而且,在毛玠的这个建议中,迎接皇帝的真实目的不是为了自己可以更好地控制诸侯,而是为了利用皇帝的威严来震慑那些心怀鬼胎的诸侯,这就代表着曹操对诸侯的打击是为了打击反贼,维护和平。因此,如果曹操真的是按照毛玠所建议的那样去做的话,那么这种行为不仅不能算作是反贼的行径,而是应该称作维护国家的稳定的忠君爱国的行为。看来,我们确实被小说蒙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