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超)
大约过了十年,公孙氏卒,临终前将信物授超,云:天下太平,可东去广固,将金刀归还汝叔。再后,呼延平又带慕容超母子逃至吕光,不久展转逃至长安。为躲避后秦姚绍、姚兴的迫害,慕容超母子装疯卖傻,沿路乞讨,后秦国的人都看不起他们,真把他们视为呆傻。雄踞山东的慕容德打听到慕容超母子的消息后,秘密派人接应,慕容超母子终于结束了恐慌、流浪生活,逃到了广固。因有信物作证,慕容德的儿子又都死于前秦苻坚的诛杀,故慕容超被立为南燕太子,慕容德又让人陪伴其到平寿县浮烟山麓台读书,时公元404年。第二年(405年)慕容德崩,慕容超继位,改元“太上”。
但是,慕容超白白地在麓台读了一通书,他根本不懂如何安邦治国,辜负了叔父的期望:“不恤政事,畋游是好”,不听忠臣的劝阻,多次派兵四处抢掠,“朝野失望,百姓苦之”(《晋书,慕容超载记》)。这就注定了南燕不可能长久。
果然,好景不长,义熙五年(409年),东晋车骑将军刘裕(即后来南朝宋国的永初帝)率军北伐南燕,南燕的公孙五楼向慕容超献上、中、下三策。上策,中策都有避其锋芒,坚守不战,沮其锐气之后,再破敌之意。公孙五楼告诫,千万不要取。“纵(敌)入岘”(岘,今临朐南“穆陵关”)的下策。但那慕容超颐指气使,并不把公孙五楼放在眼里:“你不过一腐儒,也懂军事?也有资格教训我?那刘裕算什么东西,我堂堂南燕国难道怕他?你不让我取下策,我偏取下策,看他刘裕能奈我何!”于是不听公孙五楼之劝,直接采取了“纵(敌)入岘”(今临朐南“穆陵关”)的下策,致使刘裕兵不刃血,轻易过了有险可守的大岘,占了主动。南燕军无斗志,惶惶然,退守广固。第二年(410年)二月,广固被攻破,刘裕准备把广固城内的军民全部杀死,只把年轻的妇女留下,赏给将士,后被人苦劝乃止。但仍斩杀鲜卑族王公以下三千余人,杀平民万余,并将被斩者的妻女犒赏了军队,拆毁了广固的城隍庙。慕容超出逃无望而被捉,成为阶下囚,并被押往东晋的都城建康(今南京),遭砍头示众,身首异处之苦,当年他仅26岁,继帝位六个年头。
不过在九百多年之后,张起岩仍然写了即景生情的《麓台秋月》诗。至于他何以凭吊慕容超这位无德无能,不争气的亡国之君,我们不得而知。他大概是在为“燕太子”叹惋,告诫人们记取这历史的教训,抑或认为南燕之灭,慕容超被杀,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涡小波,于麓台秋月无损,而且只有这麓台秋月,才是美的永恒?
张起岩在北海县(即后来的潍县)留下的诗句还有不少,今录三首如下:
东园早春
春到东园景物幽,小桃破萼柳丝柔。
好邀诗友联诗句,信步携筇试一游。
南溪垂钓
垂柳阴阴蘸碧溪,溪边钓叟坐台矶。
是非拨置纶竿外,闲看沙头白鹭飞。
西山霁雪
晓云冬雪冻风残,一带西山尽可观。
楼上凭栏凝望处,嶙峋高列玉屏寒。
注:以上三首与《麓台秋月》均被后人收作《古潍县十景》图的配诗。当年张起岩把潍县的重点景观名之为“潍县八景”,八景均有诗相缀。今置于公孙弘墓上的《麓台秋月)诗碑,刻石于清初,并非元代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