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镇割据,主要是代表了军人集团的整体利益,但对节度使而言,未必是多好的事。
藩镇割据出现了,兵骄逐将,将骄逐帅,那可不是说着玩的,节度使干得不好,随时可能让小弟火并的。
因为类似的原因,有一个军区的节度使死了,人们都拥戴某个大哥当节度使,这个大哥说死说活,也不想当。因为当节度使,死于非命的概率实在太大了。
如果你这里地缘不佳,你敢擅自当节度使,通常会被皇帝抓去砍头的;甚至皇帝没有动手,你的小弟也会砍下你的头当垫脚石。
就算这里地缘不错,皇帝砍不了你的头,你不能让自己小弟满意,难免也会被自己的小弟砍了头。
比如,幽州这种地区,地缘非常好。皇帝也奈何不了幽州节度使,问题是,节度使李怀仙、朱希彩都死于非命了。甚至往前翻,安禄山、史思明都死了全家。
甚至是你能让小弟满意,而且也能挡住中央军的围剿,但是在中央军的围剿下,皇帝一再高呼,谁砍你的头,就可以取代替你的位置。你觉得,你的小弟会不会动心?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人突然被小弟拥戴上了节度使的位置,内心会是什么感觉?估计比较复杂。
你说他不高兴,那是假的。问题是,你说他不害怕,那也是假的。
总的来说,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一个人如果连点冒险的精神也没有,哪能在乱世中混出点名堂呢?一个人如果连个死全家的心理准备都没有,哪敢随便爬上节度使的位置呢?
安史之乱结束后,幽州的第一任节度使是李怀仙。但是没有几年时间,李怀仙就让小弟杀了全家!
月,壬辰,幽州兵马使朱希彩、经略副使昌平朱、弟滔共杀节度使李怀仙,希彩自称留后……大历三年,麾下朱希彩、朱泚、泚弟滔……共斩怀仙,族其家。
朱希彩火并李怀仙上位后,在节度使的位置上没坐几年,也让小弟火并了。
卢龙节度使朱希彩既得位,悖慢朝廷,残虐将卒;孔目官李怀瑗因众怒,伺间杀之。众未知所从;经略副使朱营于城北,其弟滔将牙内兵,潜使百余人于众中大言曰:“节度使非朱副使不可。”众皆从之。遂权知留后,遣使言状。冬,十月,辛未,以为检校左常侍、幽州·卢龙节度使。
大家火并朱希彩后,就拥戴朱泚当了幽州节度使。朱泚虽然没有极力拒绝这种美事,却难免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危机感。因为前两任节度使都是稀里糊涂的被小弟火并了。
总的来说,这个年代,大哥很难当,小弟很难带。
经过一系列的深思熟虑,朱泚爬上节度使的位置后,就决定向皇帝靠拢。
因为有皇帝给你站台,谁想火并你,多少会有些顾忌的。因为他们敢火并你,皇帝会替你作主的。
当然了,这种选择的危险在于,你实在有出卖整个军人集团的嫌疑,因为在军人集团的角度,你这就是好好的人不当,就想当狗啊!
如果节度使都像朱泚这样玩,站在中央政府的角度看,藩镇割据马上就要结束了;问题是,站在军人集团的角度,无能的文人、邪恶的太监,开始要全面破坏国防了。
这就好像,南宋初年,张俊作为军方大佬,竟然主动向皇帝交出兵权,这叫什么事呢?站在赵构、秦桧的角度,自然会给张俊戴上大红花,夸他是帝国的军人模范,问题是站在军人角度,就是因为有他这种狗一样的东西,才会让军方大佬都得把权力交出去。关键是,从此以后,文职系统开始全面控制军队,大宋帝国遂中兴无望了。
朱泚可不是拿嘴说自己忠于皇帝,而是率领五千幽州精兵,亲自到中央政府报道。
朱泚这样做,表达了两种诚意。
第一、这相当于幽州节度使亲自到中央政府当人质来了!
第二、幽州的五千精兵离开自己老巢,进入中央政府的地盘,为中央政府效力。
这种诚意够不够大?如果关东几大强藩都是这样玩,大唐帝国削藩工作就等于进入收尾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