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禧北伐下的宋金二国:内忧外患

2020-10-01 11:53:21 作者: 开禧北伐下的

开禧年间,中央军大减,“每月逃亡不下四百人”,“所招无二三,逃亡一六七”。军事上的不修备,源于“直把临安作汴州”的“苟安”心理。

由此以来,本是“阅武”这一振奋人心、象征国立的大典,也变成了所谓“官吏游赏”、“军级邀求”的“玩笑事”。武备废弛,军事不修,北伐的胜算堪忧!

战后的宋金二国——各打五十大板

对金固然,金朝取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也得到了大批战争赔款。这在金国初期那会,算不了什么,现在可不同。经此一战,金国损兵折将。金军统帅仆散揆、宗浩相继病死,三易主帅。士兵的损失也不小:

需要指出的是,南宋经此一战虽仍保持屈辱的地位。但是在此之后,南宋与金的关系愈加恶化。而随着局势风云突变,之后宋朝甚至停止进贡岁币,金朝也无力讨伐。为何?内忧外患加剧。

之前,笔者就已经分析了金国在开禧北伐前的不利形势。在嘉定和议签订后,这种衰落的迹象并没有丝毫消减。

在内部,功臣相继死去,内部纷争不断。“开禧北伐”金朝一方主帅完颜匡于嘉定二年死去;纥石烈执中杀害功臣完颜纲,废立皇帝,之后又被部将术虎高琪所杀。这还没完,之前所说的红袄军可谓是金朝的噩梦。他们遍及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地,起义时动辄数千,算下来有数万人。其间,还有郝定起义称大汉皇帝,并设立百官。往往是金军刚消灭一波农民军,另一波又开始造反。如此以来,金军的实力被逐渐消耗。

不过,以上都是小打小闹。农民军虽然起义数十年,却始终没有凝成一股力量,一举击破金国。北方已经有一匹凶猛的恶狼崛起——蒙古。从1211年开始,蒙古军正式向金军宣战,野狐岭一战中,金40万大军竟输得一败涂地。1214年,蒙古军再次向金宣战。此战后,金中都(燕京,今北京地区)被攻占,河北、河东、山东、陕西等地也尽沦丧。无奈之下,金宣宗只得下令迁都汴京,才强行给金朝续命20余年。

与此同时,由于宋金关系愈加恶化,在蒙古人示好南宋一同灭金后,虽然有大臣如参知政事乔行简等进言论“唇亡齿寒”之理,朝廷还是在舆论的压力下下令一同灭金。

对宋毫无疑问,作为战败方,南宋定是损失惨重,而这主要体现在经济上。开禧北伐的失败带来的是耻辱的“嘉定议和”。主要内容有:

金宋由叔侄之国改为伯侄之国,增岁币银绢由20万两至30万两,另给犒军银三百万两,疆界与绍兴时同。

本来,南宋的财政收入很可观,却有着严重的赤字:

南宋政府一年收入二万二千万缗,支出则高达二万五千万缗。

在战前,南宋政府许诺减少税入,却又加紧筹措粮饷。而战后,为了议和,又要从国库里拨款。别忘了,以上种种可不只经过一回手,屡屡有贪官污吏从中作梗。

到了理宗朝,为了挽救财政危机,朝廷疯狂地发行会子。绍定年间,会子的发行量就高达二亿二千九百万缗。货币价值一贬再贬,达到了“楮币如粪土”的地步。

之后,朝廷又在赋税上下功夫,推行“公田法”。然而,又囿于其起点高,广大劳动人民并未受益。而在推行过程中,中下层地主与上层农民的权益又受损。“公田法”不仅没有缓解财政压力,反而加剧了矛盾。此战过后,南宋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

不过,对于南宋来说,也并不是一无所得。开禧北伐是南宋长期的“守”改为“攻”的大胆尝试,改变了南宋一味求和的局面(虽然结果上没差)。此战后,南宋长期不修武备的情况得到改善,军事行动也开始活跃起来,从这一方面来说是积极的。

结语

说到底,以上分析都是建立在后人眼中,我们以“上帝视角”观察宋金战局。诸如辛弃疾等人,一个人几个人觉醒,并不意味着整个时代的觉醒。在大环境下,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宋朝还是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