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的诗坛,更是名家、大家灿若星子,佳篇、佳作俯拾皆是。
然而仅仅凭借一篇诗作,自二千二百余位诗人、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中脱颖而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只有他一个。
这便是唐代诗人张若虚,这篇诗作名叫——《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现代著名文学家闻一多热情地称赞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当代著名的文史学家程千帆也对这首诗大加赞赏,“只有既具有杰出的成就又具有深远的影响的人,才配成为大家。只靠一篇诗而被尊称为大家,这是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
盛名之下,争议也便接踵而来。
许多人质疑:
这首诗当真有那么好?
“孤篇压全唐”?未免太夸张了吧!
这首诗如果真的好,又怎么会沉寂那么多年、无人知晓?
有争议其实是好事,说明大家并不迷信所谓的权威,而是有自己的思考与想法。
在诗词君看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确担当得起“孤篇压全唐”的评价。
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提出自己的看法,无论赞同,还是否定。
01
《春江花月夜》之于盛唐诗的先启之功
20世纪30年代初,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中,对“宫体诗”大加批判,称它是“专以在昏淫的沉迷中作践文字为务”。
这句评价虽然犀利,却很有道理。
“宫体诗”指的是围绕梁简文帝、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宫廷为中心,产生的一种艳情诗。
内容上多是描写宫廷生活、男女私情,词风靡丽俗艳,格调低下。
这种不良的诗风从南朝的梁、陈,一直延续到初唐时期,如果任由它发展下去,那么整个唐诗辉煌的历史也许就会被改写。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陈子昂、刘希夷、张若虚等人站了出来。
“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他们用自己的创作,开拓出了诗歌新的天地,为盛唐诗开启了序幕。
而张若虚便是其中最亮的一颗星。
在诗歌历史的重大关口,他凭借着这一首《春江花月夜》,那绚烂华美的笔墨、寥廓而迥绝的宇宙意识、张扬着的生命的力与美,一举荡涤了齐梁宫体诗的余风。
变萎靡细弱为清新旷远,由一己的欲望转而到恢弘的宇宙与对生命的叩问,成为迎接兴象玲珑、不可凑泊的“盛唐诗”的一道伟岸丰碑。
02
《春江花月夜》的迥绝之美
说完《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与影响,接下来我们不妨回到诗歌本身,看看这首诗到底好在哪里?
首先这首诗的题目,就已很堪玩味。
“春江花月夜”,寥寥五字,每一字背后都是绝好的风景。
春日、春江、春花、春月、春夜,哪一桩景致,不曾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摇曳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