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云十六州的丢失注定是一场遗憾,雍熙北伐失败,北宋统一无望

2020-10-05 19:31:31 作者: 幽云十六州的

雍熙北伐的时机选择并不成熟

在高粱河一战,北宋军队大败而归之后,宋太宗的心里一直愤愤不平。

他认为高粱河之战实际上是北宋方面的准备不足,如若有了充足的兵源以及战略计划的话,那么北宋必然会取得胜利,进而收复幽云十六州的。

这种心理暗示,实际上成为宋太宗在雍熙三年再度发动北伐战争的重要因素。

而将北伐时间定在雍熙三年,实际上是北宋对诸多方面因素的分析而决定的。

第一,高粱河之战距离雍熙三年已经有了七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其实北宋已经基本上恢复了元气,甚至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军队方面,北宋组建了一支数量庞大,训练有素的禁军。

第二,在这七年当中,辽军一直利用幽云十六州提供的有利地形长驱南下,骚扰北宋边境,其已经难以容忍。

第三,也就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北宋得知辽朝先帝驾崩,继任皇帝的辽圣宗实际上非常年幼,根本没有处理国政的能力。

因此北宋方面以此得出的结论便是:辽朝很可能正陷入激烈的政治斗争当中,此时正是趁其内讧之时,举兵收复幽云十六州的绝佳时期。

《宋史》载:"贺令图与父岳州刺史怀浦、文思使薛继昭等上言:契丹主年幼,国事委于母,韩德让宠幸用事,国人恨之,可乘其衅以取幽蓟。帝始有意北伐。"

尽管北宋基于以上三点所作出北伐战争的决策并没有太大的错,但是误认为辽朝由于皇位更替,新帝年幼到造成严重的政治斗争,甚至影响辽军的作战能力的一点,却足以让北宋军队在此次北伐中再次铩羽而归。

尽管辽圣宗年幼,但是萧太后作为辽朝杰出且有威望的政治人物,对新帝的辅佐是非常稳定的,再加上辽朝名将耶律休哥的支持,辽朝实际上并不存在严重的政治斗争。

北伐战略制定存在失误之处

虽然在今天看来北宋方面对辽朝的政局做出了错误的估计,并且将雍熙北伐正是付诸实践的做法有些可惜,但是历史毕竟就是历史,那是不容改变的。

公元986年的三月,经过了周密详细的战略计划制定之后,北伐大军出征了。

根据战略计划的规定,北伐军共分为三路同时出发,即东路、中路和西路。

这三路军中,著名开国大将曹彬领东路军向北直逼幽州,其实曹彬军队是起到吸引辽军主力的作用,因为幽州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必然会引发辽军的集结防御。

而田重进则领中路军负责阻断辽军的支援,以此帮助东路军曹彬拖延时间,东路和中路军的配合,实际上是为了西路军统帅潘美创造绝佳的进攻。

整个战略计划在前期阶段几乎得到了完美执行,宋军也完成了既定目标。

但是令北宋没有想到的是,东路军所面对的辽军做出了顽强的抵抗,甚至击退了曹彬。

《续资治通鉴长编》载:"贺令图、潘美复率兵来,斜轸战于飞狐,击败之。宋军在浑源、应州者,均弃城走。斜轸闻继业出兵,诏萧挞凛伏兵于路。明旦,继业兵来,斜轸拥众为战势。"

而东路军的溃退,直接令三路相互支援的战略计划破产,然而最可怕的是,当时的北宋并没有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

东路军被耶律休哥率领的辽军击溃,中路的田重进和西路的潘美也只得后退,最终整个雍熙北伐战争还是以宋军的大败而告终。

情况预估不足,雍熙北伐功亏一篑

整个幽云十六州一线,实际上是中原王朝防备北方游牧民族势力入侵的前沿阵地,再加上幽云十六州地区地势的复杂性,使得外族骑兵不能够长驱南下,有效保证了中原腹地的安全。

但是幽云十六州被契丹人占领,则表明这一片重要的战略防御阵地反过来成为了游牧民族势力南下的助推器。

因此北宋建立之初对于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防线,实际上展现出了极度的渴望,这也是为什么宋太宗刚刚消灭北汉,就要继续北上作战的重要原因。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