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贪生怕死,刘备反而给他高官厚禄,事后才刘备此计真阴险!

2020-10-05 21:42:45 作者: 手下贪生怕死

一个人的名气越大,便在社会中的地位越高,也更具有话语权,这是几千年来我国都有的一种风气。但在两汉时期,这种现象最为明显。

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遇到这些名气大的高人,也得表现出自己的友好态度。当时的选官制度有征辟制,便是专门为这种情况而来的。州郡之间的名士,可以轻松被皇帝或地方军阀招揽进入到幕府中。

皇帝招揽就是“征”,地方长官招揽就是“辟”。正因如此,有些大名士一旦进入仕途,瞬间便能跻身于政治高层,成为手握重权的一方要员。到了东汉末年,诸侯混战,群雄割据。每一位军阀为了凝聚力量,都得看重自己的名气。

这时,如果有大名士加入其中,便会引来很多才子的纷纷效忠。

比如孔融,是当时的“文坛一哥”,在天下名士之间都享有很高的威望。因此他先后怼过何进、董卓、袁绍等人,都能全身而退。而这,便是名气的作用。它对一些人善于运用的人来说,便是一个活脱脱的金字招牌。

这其中,刘备算是佼佼者。

众所周知,刘备虽是皇室后裔,但他出生的时候,家道已经中落。因此刘备在创业的早些时候,都是仰仗他人鼻息生存。裴松之注引《三国志·先主传》还提到:刘备早期是靠着勇武而出名的。当然,这里说的“勇武”,是指整个刘备小团体的力量,包括关羽与张飞在内。

因此不难发现,刘备前期的名声,并未与“仁义”二字沾边。换个角度来思考:刘备早年不顺,是不是也与他的名气有一定关系呢?

显然,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刘备名气出现变化的转机,是在他担任平原相之时。当时,刘备与百姓同吃同住,并对他们多有照顾。同郡大户暗地里看不惯刘备,请出杀手前去刺杀,不料后者感念刘备之仁厚,遂主动放弃。

由此可见,刘备对于自身名气的运用,已经是初窥门槛。在此后的岁月中,刘备的名气越来越大,并帮助他解决了很多困难。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便是刘备重用许靖这件事。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平定益州。当时,刘备满心欢喜,觉得自己的霸业即将功成,可很快,他就傻眼了,因为当地不少士族对刘备的态度,都比较的暧昧。虽然没有直接反对刘备的统治,但也没有投效到他麾下。至于其他的名士,更是选择了观望。

这时,有个叫许靖的人前来拜见刘备,表示自己的效忠。这位许靖,原本是中原名士,与堂弟许邵主持的“月旦评”,是当时最具盛名的人物品评活动。因此许靖本人,就是名士中的名士,深受无数读书人礼遇。

后来,中原陷入战乱,许靖也辗转来到益州地区。因为自身的名气在,许靖依旧混的风生水起。不过,许靖这个人有些贪生怕死,习惯趋利避害。当初刘备进攻益州,他便暗中联系前者,希望能转投刘备麾下。

正因如此,刘备对于许靖的印象不好,甚至想杀掉他。不过,法正知道后,却极力阻止刘备,并要求给予法正高官厚禄。

据陈寿《三国志》中的记载,法正是这么对刘备说的:

“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宜加敬重,以眩远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

法正与刘备都知道,许靖这个人或许没啥本事,但他身上的名气却很重要。当年燕昭王“千金买马骨”,又任用了郭槐为相,结果天下才子纷纷慕名而来。倘若刘备也重用许靖,自然能够向世人传达出他求贤若渴的诚意。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