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曹家渡闹市区人车熙攘
曹家渡新貌
曹家渡五角场为沪西商业、服务业网点集中地,过去就商店毗连,营业鼎盛,市面繁荣。文化娱乐场所穿插其中,原西有沪西电影院,东有华光剧场,现存沪西电影院。
姚桥浜
姚桥浜周边历史河道地图
昌平路984弄两侧一带,中心区域在余姚路、延平路交会处西侧,余姚路菜场处,即昌平路984弄后门一带。20世纪初,有一条南北流向的小浜穿越其间。1937年后,该地域人口猛增,简屋群立。有姚氏鉴于浜两侧居民往返不便,便出资在浜上搭一便桥,沟通浜东、浜西。故人称此桥为姚桥,浜因桥名而称姚桥浜。80年代初,区政府将昌平路984弄沿余姚路处改建成6层新工房群,后又继续向西延伸扩建。1986年将延平路向北辟通至余姚路。
地处姚桥浜核心地区的余姚路菜场
孤军营所在地今貌——晋元里
金家巷
20世纪80年代金家巷周边地图
在永源路(原南京西路1912弄)两侧一带,核心位置在南京西路、永源路交叉口以西夹角处。静安寺西首原有一条东西流向的河浜,名为“西涌泉浜”,因静安古寺前古迹“涌泉”得名。浜上曾设有三座木桥,沟通南北。后取涌泉浜之谐音改称永源浜。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难民涌入,人口逐渐稠密。1952年填平臭水浜,筑成片弹街路面,1982年又改铺成沥青路面(即南京西路1912弄街坊路)。
20世纪80年代永源浜周边地图
永源浜地区俯瞰
金家巷西弄小区大门及1号甲门牌
大致范围为南至新闸路,西近万航渡路(康家桥),北临武定路,东界延平路,核心区域在新闸路、万航渡路以东一带。约在清末民初,有金、龚两姓辟建东、西金家巷。东金家巷即今静安区图书馆(前海关图书馆)所在地;西金家巷即今金家巷东、西两弄。1950年改称金家巷东弄、金家巷西弄。1986年延平路南端也与新闸路相通。
叉袋角
20世纪80年代周边地图
在海防路、淮安路、西苏州路相交处。19世纪末,该处大部分是杂草丛生的荒地,其间尚有河浜沟渠及少量田地,人口稀少。自上海辟为商埠,民族工业兴起,因此处东靠吴淞江(苏州河),便于原材料和产品运输,沿河岸一带,工厂、煤号、堆栈、木行等纷纷开设。这些单位雇佣的来沪谋生者,在该地搭建了大量的“滚地龙”和茅草棚栖身。还有不少拉黄包车者亦在此居住。遂使该地区成为劳动人民的聚居地。居民因见其所居之地,形似麻袋(俗称麻叉袋),故称为“叉袋角”。现叉袋角地名已趋于消失。另外,普陀区境内莫干山路M50创意园一带也称为叉袋角。
斯文里
20世纪80年代斯文里周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