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望云于1906年9月出生在河北束鹿县周家庄的一户皮匠家庭,原名赵新国,15岁父亲去世,母亲送他到辛集镇的一个皮革店当学徒,1925年在同县远房表亲王西渠的资助下,到北京京华美专学习,后转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因无中学毕业文凭而不能升级中途退学,是一位典型的靠自学成才的平民画家。
赵望云是科班出身,但他似乎没有半点儿学院腔,包括举止派头都没有,那时中国留洋回来的人,不少美术学院出来的人也一大茬,能走出书斋、画室,深入乡村,直接面对乡村,在广阔的现实生活里,活生生的作画素材的人,寥若星辰,叶浅予算一个,将兆和算一个,但与赵望云的农村写生还不是一回事,所以赵望云之举在当时算是艺术文艺界的新风和新闻。
由于赵望云的农村写生作品的呈现方式是依靠报纸连载的功效,这使他这种一以贯之的作画方式引来了知识界的注意,并由此带来成功,赵望云的意义是把当时的中国画坛百进了一个让人感到鲜活的乡土中国的情境里,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当时中国画几乎一边倒向古人山水的传统绘画程式,导向欧洲小资情调的写生趣味的格局。
赵望云的作品恬静平和浑厚质朴,又是一首温馨的田园诗,抒发了对乡村生活的礼赞画面,最具特色的地方是黄土高原皴,他用厚重的诗墨来画乡间小路,正是这种感觉,正是黄土地的特色,赵望云不仅发现了黄土高原的美,而且开创了山水画的许多新章法,新笔墨。
方济众曾深有感触的说:“赵望云老师很富有创造性,他长年摸索总结了许多造型方法,比如泡桐树是我们常见的树木,但上面的花很难画,很难表现,赵先生根据生活实践法创造了泡桐树的画法,而且泡桐花画的非常好看。”
赵望云的艺术生涯是光彩照人的诚如学者评论所言一样,他走向民间,走向农村,迈步最早呼啸最有力,坚持最持久,影响最深刻,她也曾经拥有过的无与伦比的影响,成为艺术大众化的当之无愧的先驱,尤其在为人生而艺术级哑语俗矛盾的冲突与融合中,赵望云更是本世纪难以取代的先驱与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