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百年技法,画出了这样的家乡和世界 | 教学成果奖推广⑯

2020-09-10 04:01:52 作者: 他们用百年技

本文共1775字,阅读约需3分钟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中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最高奖项。为充分发挥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各地各校主动学习借鉴,积极推广应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组织部分获奖单位对成果进行了总结凝练。

我们特开辟专栏 “教学成果奖推广”,与您共享更多优秀教学成果资源。

重庆市北碚区复兴小学(原北碚区复兴镇中心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2017年以前,办学条件极其简陋。学校在艰苦的条件下,历时16年,通过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开发了“西部农村儿童线描画”这一乡村美术校本课程。

今天,让我们来了解荣获2018年度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成果——西部农村儿童线描画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下面,让我们通过一段微视频,来了解重庆市北碚区复兴小学的特色课程,并欣赏孩子们画笔下的疏朗山野、静美田园、灵动人物。

成果展示微视频

(温馨提示:建议在wifi的环境下观看)

这个成果有什么应用价值?能给大家什么启示?为了让您更好了解成果内涵,学会特邀请了光明日报教育部副主任丰捷对成果进行了详细点评↓↓

专家点评

丰捷,光明日报教育部副主任,高级记者

用百年技法,画自己眼中的家乡、自然、世界,我们在重庆北碚区复兴小学小画家们跃动的画笔下,看到了山野的疏朗,田园的静美,家的烟火,人的灵动,而洋溢在斑斓绚丽的色彩间的,是孩子们真挚家乡爱、质朴的乡土情、美好的少年梦。

这是传承百年的民间文化,这是属于这片土壤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滋养。

农村学校音体美教育资源匮乏,推行素质教育受限,复兴小学利用民间文化传承,因地制宜,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走出了一条源自生活、抒写生活、反哺生活的教育路径。在一笔一画中发现、感悟、融汇、升腾、创造,这样的教育是活的教育、真的教育,是真正能够给孩子们带来触动和积淀的教育。

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非遗传承和传统文化传承要全方位、全学段、全过程融入从幼儿园到大学直到继续教育,并要“以幼儿园、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重庆北碚区复兴小学历时16年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非遗传承、传统文化传承的鲜活样本。非遗种类繁多,要推动非遗以及传统文化进课堂,就要考虑“入什么”“怎么入”“入到哪儿”的问题。复兴小学给我们的启示就在于,它很好地把握并运用了教育的适应性原则,学生的可接受性原则以及资源的可及性原则,充分运用外部可调动、学生易接受、课堂能延展的文化教育资源,在孩子们身边为他们打开传统文化的天地,在真切体会传统文化的美的过程中,为他们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复兴儿童线描画是以农村的田园山水和农民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等为主要创作题材,以线为基本造型语言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

它以儿童的独特视角和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写了孩子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作品线条简练,构图明快,平淡朴实,充满童趣,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复兴儿童线描画根植于乡土,来源于生活,复兴小学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深入挖掘整理线描画这一地方传统文化,将之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奉行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行知行”实践哲学,借助一笔一纸,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创新实践等综合素养,学生爱学,教师易教。这对于农村学校以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来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教育学会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