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到底是一个视频,还是一幅画?
在10月1日的央视中秋晚会上,原本只是为朗诵配乐的自得琴社凭实力赚足了观众的眼球,再一次成功“出圈”!
一幅长长的古画中,一群发髻高挽、罗衣垂落的人优雅地在画卷中弹奏着中国传统乐器,相信很多人在那一刻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画里的人怎么还会动?它到底是一个视频,还是一幅画?
这不是自得琴社第一次“出圈”了。只要打开琴社在各大网站的视频,你就能看到一幅幅“以假乱真”的古画,画中的人儿将笛、箫、古琴、古筝、中阮等古代乐器款款而弹。不论是唐代胡曲还是宋代雅乐,短短几分钟的视频揉合了传统与现代,让人忍不住为这样的创意拍案叫绝。
如今在琴社B站账号上,有40多万粉丝;在Youtube视频评论区,各国网友纷纷在上面热情地留言打call,俨然已经成了全球粉丝的大型集会。
唐彬,85后,自得琴社创始人。正是他带领着一帮好玩的年轻人,把中国传统音乐之美用现代的方式呈现在了世人的眼前。
不爱长笛爱古琴
在唐彬的记忆中,从小家里就有比较浓厚的艺术氛围,父母一致认为“学点乐器对孩子没坏处”。5岁那年的一天,唐彬被自己在山西省歌舞剧团工作的妈妈带到了排练厅的门口。那天碰巧排练的曲目是《梁祝》,第一个出场的乐器是长笛。妈妈问,好听吗?唐彬懵懵懂懂地回答,好听。妈妈拍板,那就学这个吧!
接下来是按部就班的练习。但唐彬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地喜欢上长笛,“可能这是骨子里的东西,感觉用长笛吹奏出来的那些欧洲的旋律曲子和我没什么关系,我只是在扮演一个角色,没有办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反而是听到《梅花三弄》里笛子的旋律时,唐彬一下子来了劲——这声音怎么会这么特殊,这样有韵味?同样的旋律他试着用长笛吹出来,就是没有竹笛好听有味。
学了那么多年的长笛,都敌不过这一刻的动心。从那时起,对中国音乐的兴趣就像一颗种子,开始在唐彬心里生根发芽。他想学箫,又找不到老师,只能凭基础摸索着自学。说也奇怪,这些乐器只要他一吹响,很快就能够上手。吹得够不够意境,唐彬没有想太多,但他觉得虽然只有这几个音,但就是吹起来特别“有感觉”、“有感情”。
第一次接触古琴是源于张艺谋的那部电影《英雄》。故事讲述的是什么他已经记不太清了,但李连杰和甄子丹在雨中对打的那个场景深深地印在了唐彬的脑海里——古琴的旋律随着刀光剑影起伏跌宕,每一次琴弦的拨动,都让他感到自己的心被“拨动了”。
看完电影,16岁的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去学古琴。
“它是我和世界对话的第二种语言”
古琴,是一种中国音乐里罕见的,延续上千年还没有断代的古代乐器,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一走进古琴的世界,唐彬彻底“着了迷”。没有老师教,那就靠自学,自己查资料。因为花了太多时间在古琴上,耽误了功课,他的爱好遭到了母亲的反对。不过幸运的是,唐彬有一个开明的爸爸支持。“那时候我老是旷课,学校找不到人就打电话给我妈,后来才发现是被我爸带去参加古琴活动去了。”
大学里,唐彬念的是广告专业,但对于古琴的爱让他在这条路上坚持了下来。他自觉“还算有些天分”,于是拜师古琴演奏家龚一先生门下。登门拜访时,老师让唐彬弹奏一曲,听罢,惊讶道,想不到一个自学古琴爱好者能够弹到这水平!那时,唐彬还在北京读大学,老师人在上海,他就北京上海两地跑,火车也要七八个小时。往返于京沪间虽然辛苦,但他为了自己热爱的古琴仍然乐此不疲。
从第一声旋律带来的心动开始,陪伴至今,古琴对于唐彬而言,已经成为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他和这个世界沟通的第二语言。“我比较宅,也不太爱说话,有些话没有说出口后就会成为一种情绪,积压在身体里。”这时候,弹古琴就成了一种最理想的宣泄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