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还是从史思明之乱说起。
史思明叛乱之后,大唐皇帝的主要工作重点,从来没有放在平定史思明之乱上。因为皇帝知道,只要经济、政治、军事改革成功,区区个史思明,随便伸出一个胳膊也能灭了它;如果经济、政治、军事改革不能成功,就算把史思明灭了,李思明、郭思明、田思明也会出现。
所以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大唐帝国的军事改革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总而言之,不断分割军区,让帝国的军区越来越多,让太监系统在军队内的发言权越来越大。
当然了,行政、经济改革也在继续深化,于是太监系统在帝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经济主管在帝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这一通折腾下来,大唐帝国围剿史思明叛乱的时机,自然是越来越成熟了。所以,代宗上位后几个月,就可以摘取这个胜利的果实了!
如果唐代宗摘取这个胜利果实后,大唐帝国还能实现真正的中兴,那唐代宗上位几个月,就一举平定安史之乱的成绩,肯定能让后世读史者惊为天人。
因为唐肃宗折腾了许多年都搞不定的事,唐代宗上台几个月,就搞定了。这叫什么事呢?人与人的差距,未免也太大了吧。
其实呢,任何一个帝国的成就,都是团队协作的结果,绝不是某个人神功无敌的结果。代宗上位几个月,就可以结束安史之乱,主要是在为他老爸把基础夯实了,就等他做最后的临门一脚了。
在说到平定安史之乱时,史书常常会强调回纥军队的价值。
其实呢,第二次收复洛阳城时,回纥军队参与的价值,在我看来,主要还是政治外交上的价值。
借回纥军队,并不是因为回纥军队神功无敌。如果回纥军队真的神功无敌,为什么要和大唐政府合作呢?直接趁火打劫,吊打中原王朝好了!
如果回纥军队真的这样牛,后来仆固怀恩造反,最差也可以复制吴三桂的成功;玩好了,还有机会复制石敬瑭的成功;再玩好了,更有机会复制李渊的成功。
我是说,仆固怀恩向回纥借兵,直接攻克长安、刺穿中原、江淮,天下还哪有李唐皇帝的事呢?问题是,回纥与大唐皇帝合作,自然可以表现出这种神功,与仆固怀恩合作,自然是一筹莫展了。
关键是,回纥军队真的这样牛,在玄宗时代,怎么从来也没有吊打过大唐帝国?相反,还一直处处受制于大唐帝国呢?
只要我们知道这种背景,自然就会知道,大唐帝国向回纥借兵,绝不是简单的因为回纥军队神功无敌。
史思明一伙也曾试图联合回纥人推翻大唐帝国;关键是,回纥人也一度计划与史思明一伙合作。但是在关键时候,回纥人终于发现,最佳的合作对象依然是大唐帝国,因为与大唐帝国合作,投入少、见效快。
如果与史思明一伙合作,投入会很多,而见效会非常遥远,甚至可能血本无归。因为史思明一伙与回纥合作时,显然不可能让回纥相信,他们能很快推翻大唐帝国,建立一个能与回纥拥有稳定合作关系的中央政府。
史思明一伙都不能让回纥人相信这一点,其他人更不用说。如果他们不能让回纥相信这一点,回纥人跟他们合作,利益在什么地方?第一、会与大唐成为死敌。第二、啥具体利益也见不到。第三、在回纥、吐蕃、大唐三方博弈的背景下,回纥人与大唐成为死敌,帮助一个根本看不到前途的力量,图啥呢?
总的来说,回纥人的实力其实是有限的,所以他们只能与大唐帝国合作,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如果他们实力真的非常强大,就会考虑和石敬瑭、吴三桂之类的人合作了。
对大唐帝国而言,借回纥军队有两个好处。
第一、可以防止政府军尾大不掉。因为有国际友军的加盟,不用给前方将帅太集中的权力。
第二、还可以给前线的政府军一个威慑。因为你想造大唐国的反,先得想办法把前线的回纥军队摆平。
回纥人与大唐中央政府合作,马上就可赚得盆满钵满的回国;与某个前方的军方大佬合作,想获取利益,恐怕等到牛年马年也看不到,关键是,最大概率是付出巨大的代价,最后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