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言官的黄金时代,也是言官最丑恶的时代

2020-09-12 23:47:16 作者: 明朝是言官的

明朝是言官的黄金时代,也是言官最丑恶的时代。

纵观历史,一部言官发展史,几乎就是中国古代皇权与臣权斗争史。但凡皇权强大(比如秦和清这一头一尾)时,言官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充其量替皇帝当只咬人的狗。而一旦皇权衰落、尤其是到了士大夫掌权以后,言官就成了士大夫内斗或是欺凌皇权的急先锋。

在这其中两宋、尤其北宋是言官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体现在其一是发源于南北朝、但在唐朝中期遭到限制的言官可“风闻奏事”作为一项制度,在宋仁宗赵祯在位时得以再次确立并一直延续下来;其二是台谏合流,言官的职责分工被打破,从此他们上至皇帝下至小吏想喷谁就喷谁,再无限制;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两宋优待文官,甚至“与士大夫共天下”,使得经常作为士大夫打手面目出现的言官权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明朝建立以后,雄才大略的明太祖朱元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多重要的革新,但同时又因草根出身的局限,使得他在许多制度设计上存在不足和缺陷。比如分封制、军户制以及重农抑商等等,这都为后来明朝的中衰以及亡国埋下了隐患。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对于打着“读书人”招牌的士大夫集团过于宽容和优待,导致终明一朝的君臣关系非常紧张,制造了大量的内斗,严重消耗了国力。

不管是史书还是今天的影视文学作品中,一提到明朝就免不了出现以刘瑾、魏忠贤等为代表的阉党以及以严嵩父子为代表的奸党这些大反派,与他们对立的正面人物(而且经常以受害者的面目出现)则肯定一群浓眉大眼的文官,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如杨爵、郑晓、唐顺之、海瑞、袁可立、杨涟等言官。而这些正义的文官在与权阉和权奸作斗争的同时,同期的如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神宗朱翊钧等皇帝,基本都被诟病为昏君,反正不是什么好鸟。

然而这只是以某个群体——比如士大夫的观点记载的历史,却未必是历史的真实。

两宋319年的历史可以说是由士大夫这个群体来主导的。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品尝过至高权力美味的士大夫们当然想重温旧梦,然而随后而来的蒙古人对砍脑袋的兴趣高过讲道理,所以他们怂了(后来清朝时同样如此,文官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当乖孙子)。不过在明朝就不一样了,虽然开国的老朱在他们眼里是个大老粗,但毕竟同文同种,士大夫们觉得还是有道理可讲的,于是一场君臣争夺至高权力的大战就此展开。

终明一朝276年,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有志一同的斗皇帝,而言官就是急先锋。面对这种情况,老朱家的皇帝们当然不肯让步,朱元璋、朱棣这样的猛人皇帝的选择是拎起大刀杀得人头滚滚。可是他们的子孙却没有这样的威望和手段,只能借助他人之手,于是特务、权阉以及从文官中分化出来的“奸臣”开始层出不穷的涌现,跟士大夫斗得热火朝天。

所以哪有什么阉党、奸党,其实都是帝党。而那些在影视剧中浓眉大眼的文官(尤其是言官)看似在跟刘瑾、魏忠贤、严嵩之流斗争,其实真正斗的都是皇帝。而且他们的

最终目的也并非为国为民那么好听,就是争权夺利而已。

而此时就显示出北宋在制度上放纵言官的弊病来了。

在两宋之前,言官有着严格的分工——谏官喷皇帝,监官揪坏官。所以我们看到在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成天被魏徵喷得满脸口水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忍着(当然后来没忍住差点刨了魏徵的坟),而身份地位尤在魏徵之上的房玄龄、长孙无忌之流则只在旁边看眼或劝架,几乎从来不掺和其中。这是为啥?因为魏徵是谏官,喷皇帝是职责所在,而房玄龄等人不是谏官,也没这个权力。他们对皇帝有意见只能去找魏徵商量、让老魏去喷,如果老魏不同意则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要是他们敢乱喷,李大帝绝对不会像对老魏那么客气,打屁股和砍脑袋都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