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无湘不成军”,相比川军和桂军,湘军的实力算什么水平?

2020-10-06 12:58:02 作者: 所谓“无湘不

引言

在抗日战争时期,民间广为流传——“

无川不成军

”。川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积极作用,川军虽装备简陋,要不是扛着长枪,恐怕与流民与乞丐无异,但川军子弟个个忠勇——“

抛头颅,洒热血”

,不畏牺牲。川军十分团结,听从中央指挥,当时川军子弟的理念是:为四川争气,为川军正名。正是因为川军的神勇,四川在抗日战争时期奇迹般地保留住了这一方净土,没有被日本人侵占。与川军一样有名的,还有湘军、桂军等。其中,湘军是一支比较特殊的队伍……

01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湘军的历史定位存在相当多的争议。湘军是晚清时期对湖南一带军队的统称,亦称“湘勇”。晚清时期,清政府腐败无能,太平天国运动胜利在即,而湘军是晚清大臣曾国藩一手调教培养的军队。当清政府的正规军队绿营、八旗军已经不能抵御太平军时,朝廷便派遣曾国藩的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湘军阻止了农民起义军推翻清王朝,维护腐败无能的清王朝之统治,让冉冉升起的新时代推迟了许多年才降临,是民族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但曾国藩,对湘军一再强调要“不怕死”、不能鱼肉百姓,不可急功近利。由此,湘军可谓是训练有素。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湘军被蒋介石列入中央军的行列,有机会奋勇杀敌,报效国家,也算是将功补过。

湘军是晚清名臣曾国藩亲自选拔人才组成的军队,军队里有清朝时期的理学家、学者、进士等读书人,再对比抗日战争时期的川军,湘军军队的素质水平,毋庸置疑是略胜一筹的。晚清时期湘军的思想就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了,他们不慕荣利,一心想报效朝廷,虽然清王朝最后还是被推翻了,湘军成为了助纣为虐的帮凶,但是,湘军勇气可嘉,这样一支淡泊名利、有信仰、有追求和理想的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无疑是被迫切需求的。

甲午战争时期,唯一敢于和日军抗衡的也就只有湘军了,当时清政府还有另一支地方武装军,名为“淮军”。“淮军”多由地痞流氓、恶霸无赖组成,多是为了金钱权力而参军的每当遇到武装较弱的军队,淮军便盛气凌人;当遇到劲敌时,淮军便四处逃窜,溃不成军。在甲午战争时期,湘军英勇无比,在炮火连天的海面上丝毫无惧,反观淮军,自顾不暇,避而不战。

曾国藩为湘军写下战歌——“

规矩要肃静,有礼、有法、有号令

”,湘军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时期,变成湖南军队。因为其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每每在遇到日本军队都能够快速进入战斗状态,蒋介石后把湘军改编成中央军,为国民政府鞍前马后。

02

与川军、湘军等地方武装军平起平坐的还有桂军。桂军是广西一带的士兵,不论哪朝哪代,桂军的勇猛在广西人看来一向都是不言而喻的。桂军在内战时期也是站在了国民党的行列中,虽没有湘军历久弥新的一腔热血与爱国情怀,但桂军的武器装备却比湘军要好很多。可惜的是,桂军同样没有认清现实,与解放军自相残杀。即使桂军站错了队,我们依然不能否认桂军先辈抵御外敌作出的突出贡献和其勇敢无畏的烈士精神。

03

有人把川军、湘军和桂军放在一起一比高下。根据抗日战争时期的文献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桂军表现得甚至比湘军更为出色,而川军在抗日战争期间出兵300余万,形成了“哪里有战场,哪里就有川军”的形势,英勇善战之态无疑高居榜首!

结语

“无湘不成军”,由此看来,湘军果然名不虚传。不管湘军、川军、桂军等最终站立于怎样的立场,他们都给中国的历史发展描上了传奇而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国家的时代发展历程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都是国家的好队伍。时至今日,中国呈现出日益强盛之态,也希望每一个中国人能传承老一辈先烈的爱国情怀,为国家的发展事业贡献力量。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