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大宋,喂不饱的西夏

2020-09-25 23:50:34 作者: 铁打的大宋,

两种观点,针尖对麦芒,谁也说服不了谁。

赵恒见群臣没有形成统一意见,有些犯难,专门召见宰相李沆,征求他的意见。

李沆认为,李继迁不死,灵武就不能归朝廷所有。

他也建议朝廷放弃灵武,并派专使到灵武,将灵武的军民人等撤退,并说这是蜇手断腕之策。

手腕被毒蜂蜇了,毒势向上蔓延,危及到生命,为了保住性命,只有砍掉手腕,这是蜇手断腕。同汉弃珠崖、丢卒保车的意思是一样的。

李继迁是一只喂不饱的狗,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给了他灵武,边境真的就能得到安宁吗?

主张放弃灵武的人,似乎没有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大好河山,拱手相让,赵恒的臣子真的没有多少是有血性的。

赵恒听了李沆的话,只是默不作声,并没有表态。

李沆见赵恒既没有反对,也没有赞同,且也没有再说话的意思,就悄悄地退了出来。

丧土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史官都是要记录在档的。

赵恒不愿做丧土辱国的千古罪人,他要保卫灵武,给朝廷留点面子。

此后不久,赵恒下了一道诏令,命王超率兵增援灵武。

潘罗支居在六谷,本来就是西凉的藩属,他决定用诈降之计消灭李继迁。

李继迁不知潘罗支受职宋廷,以为他只是一个蕃酋,畏惧他的军威才前来投诚,丝毫不怀疑潘罗支的诚意。见潘罗支率兵来降,立即传令接见他。

潘罗支进城之后,向李继迁行跪拜之礼,接着歌颂李继迁德被塞外,威震西凉,六谷的藩部都愿意归降,给李继迁送上几顶高帽子,随后表示自己情愿听从他的指挥。

李继迁接连戴了几顶高帽子,满面春风,立即在身边给潘罗支摆一个座位,眉开眼笑地对潘罗支好言抚慰。

李继迁令潘罗支招徕部落,扩充兵力。潘罗支欣然同意,回到他的驻地,将六谷的藩部召集起来,一同来到西凉谒见李继迁。

李继迁亲自到校场检阅潘罗支带来的六谷番兵,番兵们有的持刀枪,有的持弩箭,列队鱼贯而入,接受李继迁的检阅。

潘罗支手持弩箭走在前面,在离李继迁十步之地站定,口里号令带来的番兵站好队,不要大声喧哗,眼睛却暗暗地注视着李继迁的一举一动,发现李继迁正专心观看刚进来的一队番兵,对自己这边毫不设防,突然弯弓搭箭,瞄准李继迁射出一箭。

李继迁正留心查核,猛听得弓弦响,忙睁目四顾,恰巧一箭飞来,不偏不倚,正中左眼,李继迁大叫一声道:“快!快!拿匪徒!”

左右听到李继迁的惨叫,正要上前保护李继迁,不料潘罗支带来的番兵手持兵刃,一拥而上。

李继迁部下死命抵抗,但已被杀毙多人,剩了几个骁悍的弁目,保护着李继迁,且战且逃。

番兵奋勇驱杀,几乎将李继迁擒住。李继迁的几个死党拼命相救,终究还是让他逃脱了。

李继迁逃回灵州,左眼疼痛难忍,命人抽出插在眼中的飞箭,不想连眼珠也一起带了出来,惨叫一声,晕死过去。终因医治无效,一命呜呼了。

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继承了父亲的职务,派人将父亲战死沙场的事情禀报契丹。契丹赠李继迁为尚书令,封李德明为西平王。

环庆的守臣,因李德明刚刚继位,部落元气大伤,奏请朝廷降旨招降。

赵恒颁诏灵州,招降李德明。

李德明派牙将王侁奉表归顺。

朝廷商议加封李德明,唯独知镇戎军曹玮提出了不同意见,他建议乘势灭掉西夏,并请缨出战。所上奏章的大概意思是:

叛酋李继迁,擅河西地二十年,兵不解甲,使大宋有西顾之忧。今其子危国弱,不即捕灭,后更强盛,不可制矣。愿假臣精兵,出其不意,擒德明送阙下,复河西为郡县,此其时也。枕戈待命,无任翘企!

曹玮,就是曹彬的二儿子,曹彬夸他有将才。

曹玮的奏章上达朝廷,赵恒看后却不以为然。

朝中大臣们也有人说伐丧不义,不如恩加李德明。

于是授李德明充定难军节度使,统辖夏、银、绥、宥、静五州。后来听说契丹封李德明为西平王,也就封他为西平王。

王超兵发灵武,向文武百官表达了一个信息,皇上要保卫灵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