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的民族有这样的文化心理结构,那就是无论你是何种民族何种人种,只要你能读四书五经,写一手汉字,那你就是自己人。反过来,即使你鼻子眼睛甚至血缘都是中国人,但只能说一口洋文,那对不起,我们不认你。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文化认同,它高于血缘认同。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都在使用同一种文字——汉字。
反观欧洲各国,他们现在使用的各种不同的文字,都可以追溯到拉丁文,现在欧洲各国的文字都是拉丁文分化的产物。然而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汉字也发生过类似于欧洲的这种分裂,那我们是怎么及时遏制这种分裂的呢?
拉丁文
这就要追溯到秦始皇的统一文字的运动,正是这次全国范围内的文字统一,使我们汉民族文化有坚硬而结实的“内核”,以至于后来任何一种原因造成的国家分裂最终都会被这个坚硬的“内核”重新黏附在一起。因此,在统一文字之后的2200多年时间里,我国再也没有出现过长久的大分裂。
而这次轰轰烈烈的文字统一运动,正是书法史上著名的书法家李斯发起并且亲自书写的,也就是说打造这个坚硬“内核”的人是李斯和他创立的小篆,他的功劳举足轻重。
小篆
小篆之前的文字,我们统称叫“大篆”,或者“籀书”。大篆的写法,在各个诸侯国之间都不统一,譬如同样一个“马”字,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写法,而且差别很大。在战国时期,文字主要分为以下五大系:东方齐系文字、东北燕系文字、北方晋系文字、南方楚系文字,西方秦系文字。
“马”字不同写法
其实秦国的文字跟其他六国差距最大,秦国采用籀文更接近于西周的大篆,因为其他六国的经济或许相对比较繁荣,因此导致他们的文字演变速度比较快。虽然秦国的军事力量比其他六国强一些,但是其他六国的文化和经济却更胜一筹。
在秦始皇刚刚统一六国之后,丞相李斯马上建议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尤其是把统一文字放在首位。
秦始皇立马采纳李斯的建议,并命令他在秦文的基础上创立了小篆,并且推向全国。
那李斯到底是什么人呢?为什么他能有这么大的能耐?
用今天的话说李斯实际上是一个十足的“屌丝”,他的一生可以用“屌丝逆袭”来形容。
李斯是战国末年的楚国人,生于上蔡县(今天的河南上蔡县西南)。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平民家庭,从小和普通的孩子一样,也没有什么非凡的才能,家里的一点产业可以免强支撑他去学馆上几年学,期间也没有看出他有什么惊人的智慧,唯一比其他孩子稍有不同的地方就是他的书法写得好。
李斯像
古人讲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文字的书写是君子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李斯也发现自己喜欢书法,并且下过一番苦工。十五六岁之后,他的身体不太好,家里的农活都干不了。于是他的父亲就托人在衙门里给他谋了一个掌管文书小吏,也就是“刀笔吏”的工作。这个工作就是誊抄各种文书档案,相当枯燥,年仅20岁的李斯,居然安心地干了几年。因此,通过誊抄大量的秦朝案件,他的书法水平突飞猛进。
在李斯工作期间,他发现了文字混乱无序的弊端。由于文字使用的随意性,经常导致各种无序和混乱,这给李斯的工作平添了很多烦恼,这也为他日后力荐秦始皇统一文字埋下一个伏笔。
李斯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着,也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直到有一天,他奉命清点查验官府的米仓,发现米仓里有很多老鼠,这些老鼠看起来过得无比的自在潇洒,不愁吃喝,长得又大又肥。于是他就想起了平时在厕所里见到的那些老鼠,过得又肮脏又憋屈,一见到人和狗就四处躲藏。于是李斯就发出了这样一个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意思是说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这老鼠一样,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人的能力和聪明才智差别不大,至于富贵和贫贱,全靠自己能不能抓住机会和选择一个更好的环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