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侧面了解韩愈——他的家世、家族、知心好友与韩门弟子

2020-10-05 10:48:45 作者: 从侧面了解韩

整体而言,唐代是一个文学化程度颇高的朝代,通过科举取士制度,让更多经史兼修的文学之士能进入仕途并振兴家族。在乱世,武将的功能才会高于文吏,而中唐以前的社会较为安定,文吏的需求当然较为优先。

入唐以来,韩愈家族也跟随着唐社会文学化的节奏,整个家族因而调整了发展方向。以昌黎之祖韩叡素而言,他做过桂州长史,负有教化百姓之责,理当具有相当程度的文学素养。

李白画像

韩愈之父仲卿虽只是小吏,但以文章见长,李白也曾于文章中称赞其叔父之文才;再就其长兄韩会而言,更是以道德文章著称于世,人称“四夔”之一,兼善政事与文学。文吏从此便成为韩愈家族的发展方向。

父辈与兄长——家族文风鼎盛,韩愈必受引导与启发

韩愈之父名仲卿,历任铜鞮尉、武昌县令,与当代诗才杜甫、李白等人交游。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秘书郎任内,当时昌黎只有三岁。

韩愈有少卿、云卿、和绅卿三位叔父。少卿曾经担任当涂县丞,有气节、重然诺;其二叔云卿有才名,李白于《武昌宰韩君去思碑颂》中称赞他:“文章冠世……朝廷呼为子房”,韩愈对其二叔父也极为推崇,曾经在《科斗书后记》中赞扬他;三叔父绅卿也善于为文。

韩愈成长于文风鼎盛的家族之中,自幼即耳濡目染,为其日后成为文勇双全之国家栋梁,立下文学方面的扎实根基。

韩愈雕像

韩愈出生后不久,母亲旋即去世,但无墓志、墓碑流传于世。昌黎诗文也不曾提及,故至今仍不知其姓氏。穆宗长庆元年,韩愈自袁州入朝任国子监祭酒时,其母才受朝廷追封为郡国夫人。

韩愈入仕之前的生活艰困,与其双亲在其年幼时即故去有重大关联。韩愈有一李姓乳母,自韩母故后,照料韩愈成人,并视他如己出。昌黎感念其恩,于入仕后,每逢节庆则亲率妻儿请安祝贺之,韩愈作有乳母墓志,由此可见韩氏与乳母感情之深厚与融洽,其真挚情谊令人动容。

韩愈上有三兄,其排行最末,在从兄弟中排序第十八,因此又称“韩十八”。

韩愈长兄韩会以道德文章著称于世,和名士张正则、卢东美、崔造等人有交谊,时人称之为“四夔”,意指其才媲美舜臣后夔。夔是尧舜时期著名贤相,可见当时人们对韩会等人政治才能之推崇。韩会认为文章之最大功用,即在教化人民与治理家国两个方面。

尧舜画像

韩愈次兄名韩介,三兄不知名讳,可能不幸早逝之故。

韩愈年帅即孤,少年时依附长兄,可以想见其思想必受韩会极深的引导与启发;韩愈年少时,忠君爱国之思想已根深蒂固,更立志未来能成为报效国家之良吏佳臣。

交游——韩愈性情敦厚,对朋友始终真挚如一

《新唐书·韩愈传》云:“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

由此可知,韩愈对朋友的情感始终真挚如一,而且“不少变”,对于亲友也极重道义,尤其是有才学又与他志气相投之士。

韩愈弟子皇甫湜在《韩文公神道碑》中描写他:

“交于人,已而我负,终不计……与人故,虽微弱,待之如贤戚。”

“人诟笑之,愈笃。”

由此可见,昌黎对亲朋好友的情感是丰沛的,也可略见其敦厚之性情。

唐代文人墨客颇重视交游,借彼此间的往来、交流与唱和,除能增进自身见闻,亦能互相激励,进而擦撞出文学世界的火花。

孟郊,字东野,是韩愈的忘年之交,年长昌黎十八岁,著名代表作为《游子吟》。两人相识于贞元八年同赴长安应进士试时。

孟郊画像

当年,孟郊已四十一岁,虽是再次落榜,同与韩愈结为知心好友,并惺惺相惜,彼此间有许多互赠唱和诗文,真挚的友谊长达二十二年。直到元和九年,郑余庆转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奏孟郊为节度参谋,郊应邀前往兴元,却于赴任途中暴病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