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的韩愈在《贞曜先生墓志铭》中哀悼孟郊,并募款为之料理后事。
孟东野一生极为穷苦潦倒,韩愈在《荐士》诗中也称他为“酸寒溧阳尉”,但两人皆好古,诗风相近契合,昌黎对其诗作非常推崇,后人称之“韩孟”。
柳宗元,字子厚,年纪比韩愈小五岁,其先世源自河东,故又称“柳河东”。于贞元九年二十一岁时考取进士,二十六岁登上博学宏辞科,并正式踏入仕途。
韩、柳之交谊,应是源自昌黎长兄韩会与宗元之父柳镇熟识。且韩、柳二人同遭被贬远方之境遇,又都好古文,同为提倡古文之领导者,故能互相吸引。但二人创作古文、对待佛教的立场互不相同,政治立场也南辕北辙。
柳宗元在政治上依附王叔文集团,后因王失败而被贬永州。韩愈极不欣赏王叔文,但并不因此而影响韩、柳二人情谊。
二人虽常相隔两地,但彼此间书信往来从不间断,即是其深厚友谊之凭证,后人以“韩柳”称之。
柳宗元雕像
韩愈与刘禹锡、白居易、元稹等人也皆有交谊,但交情都不深入。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与柳宗元熟识,依附王叔文集团,政治立场与昌黎背道而驰,但极为赏识韩愈的人品与文才,从其文章《祭韩吏部文》中可见一斑。
白居易,字乐天,曾以诗仙、诗魔自比,先世源自山西太原,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韩愈弟子张籍,与白居易熟识,两人同朝为官,所以彼此相识,但因彼此之宗教信仰与文学作风差异颇大,故交谊不笃。
元稹,字微之,洛阳人,为中唐著名诗人,后世将他与白居易以“元白”并称之,与昌黎同朝为官,很推崇韩愈文才,并曾托他作《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元稹善于作艳诗和悼亡诗,与韩愈擅长古文的风格大相径庭,所以彼此之间难有交集。
韩愈弟子——“韩门弟子”
《新唐书·韩愈传》云:“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
此即是“韩门弟子”一词之出处。
李翱,是韩愈的弟子兼姪女婿。《旧唐书》描写他:“幼勤于儒学,博雅好古,为文尚气质。”贞元十二年,李翱赴汴州拜韩愈为师,学习古文,此后一直追随韩愈,并积极推广昌黎所提倡的古文之道。
《药山李翱问答图》
贞元十四年,李翱进士及第,授为校书郎,后娶韩愈从兄之女为妻;元和初期,转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元和十五年,任考功员外郎并兼任史职,后贬为朗州、庐州刺史。
《旧唐书》形容李翱:“性刚急,论议无所避。执政虽重其学,而恶其激讦。”因此也就不难想像他为何会遭到贬职了。李翱在思想上和韩愈相近,同样反佛,著有《李文公集》十八卷。
皇甫湜,与李翱同为韩门两大弟子,字持正,睦州新安人,比韩愈小九岁,是唐文宗朝宰相王涯之外甥,是引发“牛李党争”的人物之一。
皇甫湜初识昌黎当在贞元十九年初至京师求学时,拜在当时为监察御史的韩愈门下学习古文。
韩愈为文尚奇崛,而皇甫湜颇得其传,无怪乎昌黎之重视湜文,于临终前特别嘱咐他写墓志铭。
韩愈画像
侯喜,字叔起,上谷人,年轻时率家中兄弟农耕于野,并利用闲暇时刻学习读书,约在贞元十六年前后与昌黎相识。韩愈形容他:“喜之文章,学西京而为也”,又说他“其人为文甚古,立志甚坚,行止取舍有士君子之操。”
大概是因为侯喜有如此特质,因此韩愈多次荐举他为官;侯喜能够登进士第,也是因为韩愈大力相助而成。
韩愈弟子及女婿李汉,年少时即拜昌黎为师学习古文,元和七年登进士第,曾任左拾遗,于韩愈去世后编其遗文为四十一卷,并作序以颂其倡古文之功。